朱清時:“歷史大變革的時候,機遇最重要”

中國的改革一定要有機遇。機會稍縱即逝?!白灾髡猩?,自授文憑”對教育制度的沖擊太大。盡管只是少數幾十個人,但如果做成,榜樣作用很大。

責任編輯:李梁 馬昌博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編者按:南方周末2011年6月22日頭版《南科大內憂》專題,報道了南科大校長朱清時和港科大三位教授在南科大辦學理念和改革路徑的分歧和爭論,引起公眾強烈關注。雙方分歧的關鍵是,中國特色的教育改革到底應該怎么搞?西方的教育規律,應該如何借鑒?本期南方周末記者就此再訪南科大校長朱清時,并就港科大創辦相關問題訪問了港科大創校校長吳家瑋,以向讀者諸君呈現他們對改革的不同思考。

中國的改革一定要有機遇。機會稍縱即逝。“自主招生,自授文憑”對教育制度的沖擊太大。盡管只是少數幾十個人,但如果做成,榜樣作用很大。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 (CFP/圖)

“摸著石頭過河,深入我的骨髓”

南方周末朱校長,按照您的理念,南方科大當時招生是“時不可失,哪怕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而港科大的創始理念是,所有東西都具備后,招生才能上馬。您如何看待這兩種思維的分歧?

朱清時:港科大三教授走之前,我們經常開會討論這些問題。李曉原教授率直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要建立大的框架,不能再等副校長到位。他們三個人想先把框架做好,而我給他們分配的工作是招聘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請了二十多人做專家顧問,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幫南科大搭建框架。他們希望將框架搭好后,以后就“一個蘿卜一個坑”地填。但我認為這行不通,必須得讓自己的骨干來定。有哪個大學的框架,是讓別的學校來定?哈佛大學的框架能讓麻省理工學院來定嗎?港科大的框架能讓港大來定嗎?港科大的框架,是吳家瑋請了六七十個人一起討論,爭論許久才定下的。這也是教授治校的理念。

我們真正的區別,不是要不要制定這個框架,而是怎么樣制定這個框架。我一直鼓勵他們做,但先不確定。等到我們的骨干進入之后,大家一起確定,讓骨干有參與感、有發言權。所以我就說:“大的框架,李曉原先生先做草稿,但定稿應由副校長與核心團隊來確定。”

我與他們的最主要區別是:一定要先引進最骨干的人,比如副校長、院長等,我原想讓港科大的三位老師來擔任的,想請李曉原暫任副校長,還有一個是理學院的暫任院長,一個是工學院的暫任院長,全職工作一兩年,成為南科大的人,這樣才能讓工作到位。但他們不愿意。

南方周末:那如何讓學校的骨干來定大學治理的框架呢?

朱清時:今天(2011年6月24日)我們剛開完會,要引進8個很優秀的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