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關鍵是規劃要清楚”——港科大創校校長吳家瑋談港科大籌建
任何制度都會隨著時間變化,但總有最基礎的制度。一定要有一個很清楚的做法,不能今年這個做法,明年那個做法。對學生、對社會,這樣都很不公平,不能持久做下去。
責任編輯:李梁 馬昌博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任何制度都會隨著時間變化,但總有最基礎的制度。一定要有一個很清楚的做法,不能今年這個做法,明年那個做法。對學生、對社會,這樣都很不公平,不能持久做下去。
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 (資料圖片/圖)
吳家瑋,1937年在上海出生,后赴美留學,成為知名物理學專家。1988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2001年卸任。作為一名關注內地高教改革的知名教育家,他從香港經驗與香港視角出發,說出了對中國教改的建言。
“心態很急,但要有章法”
南方周末:香港科大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籌建的?港科大建校初期,籌委會主席鐘士元將籌備期縮短了一半,六年變為三年。你們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籌備工作的?
吳家瑋:還是說說當時香港人急于求成的心態,或許更有意義。
香港人在英國統治下生活了一個半世紀,由于天時地利,經濟上進入了小康,社會相對穩定;當時面臨1997回歸,心里不踏實。內地的改革開放又讓傳統工業大舉北遷,影響到港人的就業前途。因此有知之士——包括當時的港英領導人,覺得香港必須走向高科技,帶動經濟轉型,并且不能久等。于是,1980年代,香港決定興建第三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這是六年變成三年的背景。
南方周末:這樣的心態之下,會不會顯得倉促?
吳家瑋:我在回香港前十個月,已在搭建港科大的框架。那時我還在舊金山州立大學當校長,每天晚上8點鐘回家后,就開始構想港科大的未來。好在有很多朋友幫我做這個事情。最多的時候,這個隊伍有八十多人,都是義務的。核心的有十多個正教授,后來三分之二的人辭了職來參加港科大的籌建。
每一步應該怎么做,都已經想好了。第一步是先給學校定位,然后是確定院系架構、科研專業。一定要先把這些定出來。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完成包括起草規章制度、進行院系設置和課程規劃、聘請人才等工作,然后才進行招生辦學。
我們先訂下章法。治理架構、人事制度、招生程序是如何,一定要先確定。不僅是第一年,以后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任何制度都會隨著時間變化,但總有最基礎的制度。一定要有一個很清楚的做法,不能今年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