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讓他們成為陌生人——訪《中國法治藍皮書》“農民工犯罪問題”撰寫人靳高風教授
為什么在農村地區犯罪的少,在城市里犯罪的就多或者說犯罪傾向就大?農民工在城市沒有歸屬感,原來束縛自己的鄉村熟人文化、道德觀念,到了城市后蕩然無存。
責任編輯:王剛 曹筠武 實習生 劉星 馮飛
南方周末:在2011年中國法治藍皮書中,您提到新生代農民工犯罪案件約占全國城市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這個數據聽起來頗為驚人,是什么造成了新生代農民工的高犯罪率?
靳高風:從2010年的報告中,我們就開始關注“90后”青少年犯罪率問題以及與這個問題相關的農民工、流動人口子女犯罪問題,實際上是新生代農民工犯罪問題的一部分。2011年進一步關注了新生代農民工問題。
以前,我看到一些調查報告在分析新生代農民工犯罪原因時,往往歸結為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質低、經濟貧困、家庭影響等個體原因上,簡單想一下農村人都是這樣的,為什么在農村地區犯罪的少,在城市里犯罪的就多或者說犯罪傾向就大?這是因為,農民工在城市沒有歸屬感,原來束縛自己的鄉村熟人文化、道德觀念,到了城市后蕩然無存。他們收入低下,被城市人視為另類,還干著又臟又累的工作,看到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后,年輕人就容易產生一些犯罪的沖動或傾向。如果再有老鄉或者其他人的誘惑,更容易產生犯罪。
所以,城市對農民入城心理歧視和排斥、就業與受教育的困境、經濟政治待遇上的不平等、社會保障和救濟制度的欠缺、文化沖突等社會心理和社會現實,才是導致這一群體犯罪高發的主要原因。
從農村跟著打工的父母來城市的鄉村少年。他們很少會有人再回農村,但也無法真正融入城市。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翁洹/圖)
南方周末:您對南方周末調查的廣西“砍手黨”山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鄺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