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背后的商業世界

王鼎、中紅博愛、心動中基等公司的浮出水面,為公眾勾勒出紅十字會的另一副商業化面孔。這些依附于紅十字會的公司運營手法如出一轍——利用紅十字會的公益慈善招牌,獲取自己的廣告收益。

責任編輯:顧策 

王鼎、中紅博愛、心動中基等公司的浮出水面,為公眾勾勒出紅十字會的另一副商業化面孔。這些依附于紅十字會的公司運營手法如出一轍——利用紅十字會的公益慈善招牌,獲取自己的廣告收益。

中紅博愛、中國紅十字會、郭美美多方關系圖。 (CFP/圖)

在北京一些酒店、超市的角落里,常能見到一種“功能三合一”的白色兩米高“紅十字會宣傳募捐箱”。箱子的上半部分是廣告顯示屏,中間是個“紅十字”募捐箱,最下面是電動擦鞋機。

2011年7月4日,南方周末記者在“北京皇家大飯店”就見到這樣一個箱子,擦鞋機還在工作,廣告屏還亮著,但箱體上的客服熱線(手機)已處于關機狀態。

繼天略集團、王鼎公司、中謀智國、中紅博愛等多家商業系統紅十字會關聯企業之后,這種箱體的出品和運營維護商——心動中基(北京)傳媒廣告有限公司,最近也成了紅十字會風波的一部分。這些風波指向的是中國紅十字會的公益慈善事業與商業世界的交集。

這些與紅十字會合作的公司創造了一種極為相似的商業模式:以紅十字分會或直屬基金的形式掛靠紅會,利用紅十字標識和名義,開展商業營利活動;或由一個項目創意發起成立一家公司,拉來社會資金,開展營利活動。雖然這些項目的具體形式不同,卻基本以廣告模式為主。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紅會下屬分會及基金會過度涉足商業運作,既違反了紅十字標識和知識產權不能被用于商業盈利的基本原則,也為打著公益慈善旗號謀私利的人開辟了打擦邊球的空間。

但王鼎公司創始人王樹民認為:在博愛小站、博愛小窗等項目中,紅十字會、商紅會等付出的是政策資源,投資方付出的是資本資源,王鼎公司付出的是智慧資源。天略集團董事長丘振良也稱,紅十字會的資源屬于全社會,就該充分利用。

心動傳媒:公益+廣告+避稅

20歲的“紅十字商業總經理”郭美美在6月20日發布的一條微博,成為這場風波的起點,而眼下,心動中基的總經理張贏方被網民冠以“第二個郭美美”。6月30日,她被指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募捐辦公室主任的身份在外辦了兩家公司——心動傳媒和中基文化。

南方周末當天登錄心動中基官方網站,見其公司簡介稱,該公司成立于2005年,由中國紅十字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三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