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尖子生在香港
他們要輪流站起來,接受學長的“拷問”,回答之后再接受他們的訓話?!盎卮鸬谜娌?!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混到大學的!”諸如此類的批評讓受訓的新生一個個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
自從1998年香港高校開始在內地招生以來,各所香港大學一直發愁的是在內地的聲望不夠?!拔覀冊O立高獎學金、招高考狀元,都有引起關注的需要?!毕愀劭萍即髮W中國內地學生及學術事務主任朱力徑博士說。但是今年,在內地做完一圈招生宣傳后,朱力徑發愁的問題變了:“現在變成很多家長帶有盲目性,非要孩子來香港讀書不可,就像‘非要再見劉德華一次不可’?!?BR> 內地學生在香港面對怎樣的學習和生活?兩樣水土兩樣人將遭遇怎樣的“沖撞”?南方周末記者赴港走訪的6所大學中,在讀學生們都見過或聽說過,有不喜歡香港生活而主動退學或因荒廢學業而被退學的內地學生。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主任黃煜估計:“每一百個里面有一兩個出現這種狀況?!?BR> 我們關注先行者的故事,尤其關注這些故事背后的文化理念差異。也希望用先行者的故事,給本屆高考學生提供選擇的參考。
香港大學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兩位內地學生:高欣(左)、劉潤哲(右)。黃宏杰/圖
香港大學的global lounge(休息室),大家可以隨意聊天看書,左側是內地學生。 黃宏杰/圖
初到貴地
她發現“香港女生好會打扮”,扎著馬尾的她顯得格外幼稚。
約見戴雅琦時,她剛剛花300港幣看完調侃香港特首選舉的棟篤笑《男人之虎》,對這出近三個小時的粵語演出贊不絕口(記者注:棟篤笑是香港特色的表演形式,類似單口相聲)。她帶南方周末記者去香港理工大學附近的一個快餐廳吃晚飯,興沖沖地去點餐時,服務員誤以為她還是學生,用廣東話問:“縱沒放假???”戴雅琦答:“我在做工啊?!狈諉T大概聽出她的廣東話不夠標準,換用更不標準的普通話說:“你那么勤勞啊?!?BR> 戴雅琦說,現在香港人的普通話進步很多了。她2002年初到香港時,與本地人的溝通完全是零,出去買東西要靠手勢和計算器。
戴雅琦是安徽人,2001年考入南京大學新聞系。入學一個月后因為英語分級考試成績優秀,意外得到了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機會。那時,香港高校只能委托內地10所高校招生,即所謂“代招”,學生須先考入北大、清華、南大等10所大學,之后再經過選拔進入香港高校。而且,每所香港高校的招生名額限在10到30名。
戴雅琦自認為同級的南大學生中,比她聰明比她優秀的大有人在,但是很多同學都拒絕來浸會大學。有的因為不清楚這個名字奇怪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