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黨外人士從政觀察

北京市選拔副局級干部,16個崗位公開招聘,其中10個要求參選者必須是非中共黨員,在一周時間里就吸引了694人報名……黨外代表人士的實職安排“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


  
  在中國,民主黨派的任職問題令人關注。
  2006年11月29日,《人民日報》刊發《關于鞏固和擴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這份文件稱,要照顧同盟者利益。
  外界有觀點認為,“照顧同盟者利益”是近年來首次提出。
  事實上,這一政策還沒有在更高層次上發酵,但歲末年初,京滬兩地同時有關于黨外人士任職的新聞發出,還是一個政治信號。
  本報記者采訪有關人士,希望能為讀者還原一個獨特政治群落的從政軌跡。
  
  
“‘照顧’黨外干部符合執政黨利益”
  2007年元旦前一周,北京市委黨校,一批中共黨外干部集中接受一個星期的崗前培訓。
  給他們講課的有北京市統戰部部長和黨校教師,內容包括北京市“十一五規劃”,以及半天的和諧社會理論報告等。
  這些中共黨外干部進入政府實職序列,得益于北京市不久前結束的公開選拔副局級干部活動。
  42歲的王榮彬是幸運者,目前,他已開始到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班,成為該委員會惟一非中共身份的副主任。
  在2006年的公開選拔中,此前負責民盟中央信息中心工作的王榮彬等8名非中共干部脫穎而出。
  這次公選一開始就受到關注:16個崗位公開招聘,其中的10個崗位要求參選者必須是非中共黨員。
  如此大幅度對黨外人士傾斜在近年來還屬少見。
  此次公開選拔在一周時間里就吸引了694人報名,近一半屬自薦參與,媒體用“火爆”形容報名現場的氣氛。
  王榮彬說自己是“組織(民盟)推薦”的,“民盟中央非常關注這次公選”。此次公選,其他民主黨派也非常重視。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情況匯報》稱,他們得知公選消息后,馬上對黨內副處級以上人員進行了篩選,推薦了11人報名,是“所有民主黨派中報名最多的”。
  筆試、面試過后,有26人進入職位考察,其中14人獲得任命,8名黨外干部中有5位為民主黨派人士,除民盟的王榮彬外,民進、民建也各有一人入選;九三學社有兩人。
  2006年10月,《北京日報》消息稱,全市有局級黨外領導干部98名,處級領導干部2064名,黨外代表人士的實職安排“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
  如果從大的背景看,2005年頒布的公務員法,將民主黨派機關工作人員也列為公務員。自上世紀50年代起,民主黨派機構從人事到經費開始逐漸機關化。
  在九三學社中央顧問洪紱曾看來,“照顧”黨外干部也符合執政黨的利益,“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對中國政治制度的健全,有利于共產黨的建設和發展?!?BR>  民進中央副主席王佐書認為,黨外干部的一個優點是聯系面廣,而且“群眾愿意和黨外人士談些實事,能反映一些真實情況”。
  
  
從政軌跡
  1997年,正在武漢大學做博士后研究的王榮彬經導師介紹,試著填了一張表格,兩個月后,他得知自己已經成為民盟盟員。
  “當時的想法就是多交朋友?!辈┦亢笱芯拷Y束后,王擔任了北京天文館副館長,此時王榮彬才接受“入盟教育”,對民盟有了一些了解。
  在民主黨派高度集中的北京,具有博士學位的王榮彬很快就得到重用———擔任民盟西城區委副主委,并當選了兩屆區政協委員———王榮彬由此走上“參政議政”道路。
  盡管當過政協委員,王榮彬仍覺得自己長期做學問,對政府實職“不熟悉”。
  在北京市這次公選中,原本面向黨外人士的市文物局副局長和市工商聯副主席職務因“無合適任職人選”出現空缺。
  對黨政機構運行不熟悉,往往是許多黨外干部從政的障礙,因此,一些地方先要對擬選拔的黨外干部做“政治安排”。
  2003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無黨派人士甄貞被聘為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甄貞曾在人大擔任3年科研處副處長。
  “有了臺階,才能把她放到一定的位置上?!敝袊嗣翊髮W當代中國政黨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說。
  所謂“政治安排”,主要是指在一些政治組織或者群眾團體中擔任一定職務,比如擔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或被聘任為政府參事、文史館館員等。
  王佐書認為,“政治安排目的之一是為了全面培養民主黨派干部,其中最優秀者可安排實職?!?BR>  王佐書曾任黑龍江省副省長,之前他曾擔任黑龍江省政協常委、省人大常委和全國政協委員。
  
  
如何培訓黨外干部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甄小英說,對黨外干部的選拔任用要與整個黨政干部人事制度銜接———除了選拔和任用渠道,還包括后備干部的培養。
  民主黨派內部以及中國共產黨組織和統戰部門都建有專門的“后備干部人才庫”。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情況匯報》稱,他們“建立擔任副處級以上和副局級以上人員信息庫,為及時向政府部門推薦實職做好了準備”。
  “六年來培訓150多萬人次,數量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闭缧∮⒄f。
  中央統戰部部長劉延東擔任黨組書記的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被稱為民主黨派的“中央黨?!?,用于培訓黨外干部。
  甄小英說,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會定期開辦“進修班”和“培訓班”,“培訓班”一般為3個月,一個月學習基本理論,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其余兩個月學習“重點特色課”,包括“三論”———統戰理論。中外政黨制度理論和參政黨建設理論;“兩史”———多黨合作史和民主黨派史;“兩觀”———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宗教觀。
  此外,甄小英說,近年來他們加大了能力培訓力度,開設領導藝術、行政管理等課程。
  2005年“中央5號文件”提出,“把選拔任用黨外干部納入干部隊伍建設、人才工作的總規劃”,“各級后備干部隊伍中應有適當數量的黨外干部”。
  北京市每年選派10余名黨外代表人士到區級政府部門、街道、企業掛職鍛煉,并將其“納入全市黨政干部掛職鍛煉的統一渠道”。
  掛職既是對實踐能力的鍛煉,也是對從政履歷的完善———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組織部門考察人才的重要因素。
  
  
黨外人士為何少有正職
  “以前經常不是沒有渠道,而是找不到合適的人來用?!闭缧∮⒄f。
  負責向中央部門推薦人才的中央統戰部四局原副局長胡治安,也一度感覺“缺人”。1990年民盟委員端木正擔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時年70歲。
  與“政治安排”相比,擔任政府和司法機構實職,是更深層次的政治參與。
  上世紀50年代,中國共產黨曾與各民主黨派共同協商,將各黨發展范圍進行重點分工。1983年又進一步重申,比如民建在經濟界,民盟在文教界,九三學社在科學技術界。屬重點分工范圍的一般占70%左右,可以有30%的交叉空間。
  這些重點分工領域基本也是對民主人士實職安排的重點范圍。
  九三學社原副主席洪紱曾1989年起擔任兩屆農業部副部長,分管的工作是科技、教育、環保能源和農村區劃。
  “黨外干部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于黨組織(執政黨黨組織)?!痹谥醒虢y戰部四局原副局長、從事統戰工作20多年的胡治安看來,黨政關系一直是困擾黨外干部實職安排的體制問題———包括黨內干部之間也如此,這也是黨外干部極少安排正職的因素之一。
  “原則上可以當正職。(但)在這個體制下,很不方便?!?BR>  黨委領導和集體領導是黨政機關的兩個原則性規定,王佐書曾任哈爾濱師范大學校長:“在重大問題上,黨委書記會與我先溝通,然后再召開黨委會議?!倍鴵胃笔¢L后,作為副職,“要接受省委和省長的領導”。
  “民主黨派可能業務搞得非常好,但他們不像中共干部那樣有豐富的基層領導經驗,這方面還需要學習,不但要有政治頭腦,還要有哲學思維?!焙榧浽f。
  2005年頒布的“中央5號文件”提出,“符合條件的可以擔任正職”,此舉被解讀為具有“破冰意義”。此次上海媒體報道,“符合條件的黨外干部可以擔任政府部門領導班子的正職?!?BR>  此前民主黨派一般安排副職,有人士透露,民主黨派對此曾“有點意見”。
  考察民主黨派從政過程,會發現“副職晉升”的規律,也就是說從下一級副職直接升任上一級副職。
  洪紱曾說,擔任正職的干部,對政策理論水平要求很高,做業務出身的黨外干部缺少相應的“臺階”。
  
  
黨外人士競爭也很激烈
  從副部長退下來之后,洪紱曾感受到各民主黨派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高層領導人更希望聽到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過去是機關準備稿子,現在主席的講話稿都要大家討論,不要說一樣的話,要幫主席怎么去貫徹中央的政策,怎么提出新的思路?!焙榧浽f。
  競爭體現在“誰的提案被中央采納的多”,也體現在“實職安排的數量”。
  “以前黨外干部多由組織來安排,現在有專門的渠道,有才干的人可以脫穎而出。多幾個副省長,證明你這個黨實力增強了,我們也引以為榮?!?BR>  也有人說,民主黨派有時讓人覺得更像一個學術團體,而不是政治性組織。
  洪紱曾認為,民主黨派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按_實有一段時間,我們的參政議政水平不高,人云亦云,缺乏主見?!?BR>  2006年7月,全國第20次統戰工作會議召開,中央統戰部部長劉延東提出要“加強黨外代表人士培養教育”,“加大對重點人物培養的力度,下大力氣培養出一批各領域的代表性人物”。
  黨外干部對整個干部隊伍的結構尤為重要,和一般干部相比,他們身上更要體現“代表性”,王佐書說,“家庭背景、老中青、知識結構、地區等都要有代表性,在黨派內部,在統戰系統內部中,專業結構中,不同的場合要求有不同的代表性,不同層次有不同的代表性?!?BR>  1998年,王佐書擔任黑龍江省副省長。在該省六個黨派主委中,“我年齡比較小?!?BR>  
  
一些人曾追求加入共產黨
  1989年的14號文件提出:“對已在政府中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外人士,要求加入我黨的,應加以勸說,在其任職期間,不吸收他們入黨?!?BR>  在那個年代,加入共產黨是許多民主黨派人士政治上的追求。
  一些民主黨派,成員兼具中共身份曾是爭議焦點?!耙话愣?,我們不接納中共黨員加入民主黨派?!焙榧浽f。反過來,如果民主黨派成員加入中共,那也是因為“工作需要”。
  一般在人民政協中,交叉黨員(既是中共黨員又是民主黨派黨員)按民主黨派成員對待(在計算委員常委中中共和非中共比例時);而擔任各級領導職務,不能作為“非中共人士”安排。
  民進舊版網站顯示,該黨中,中共交叉黨員占4.8%。
  從公開資料看,原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孫,原臺盟中央主席張克輝,現任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都是中共黨員。
  現任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1995年加入九三學社,1997年加入共產黨。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既是民建成員也是中共黨員。
  在新政權建立之前,歷史上許多民主黨派內部都有中共地下黨員,比如沙千里、胡愈之、郭沫若……1949年之后,也曾有民主黨派成員要求入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民革名譽主席宋慶齡,她的入黨愿望直到臨終前才得以促成。
  2005年10月26日,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去世。有報道披露他1985年7月1日“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6年6月,《人民日報》也登載署名回憶文章,稱作為民建會員和民族工商業代表的榮毅仁,“他思想上早已入黨,不時用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很早即被譽為‘紅色資本家’?!?BR>    

  建國初,很多黨外人士身居要職  IC/圖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