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你在跟誰說話?
溝通最容易發生的障礙,往往不是核心利益和核心價值觀的分歧,而是“輸入法”的不同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孫璐
溝通最容易發生的障礙,往往不是核心利益和核心價值觀的分歧,而是“輸入法”的不同
如果你在影視劇聽到這個臺詞,說話者一定是在向對方表達其無視自己身份的不滿??墒窃谌粘I钪?,一個不是“很有身份”的人,比如一名學生、一位農民工或者一位普通的網民,有沒有權利或大聲或小聲甚至無聲地提醒一切向他們喊話(講話)的人:“你在跟誰說話?”
最近有兩則新聞就在“跟誰說話”的方式上引起了爭議。在2011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清華校長顧秉林模仿“凡客體”夸贊學生:“你們愛真理,也愛生活;愛機械制圖,也愛引體向上……”北大校長周其鳳借用網絡詞匯勉勵學生:“多想想那些純真的友情,你們就不會那么的傷不起……”兩位校長狂飆網語不僅引爆全場,也引發熱議。有批評者認為這有“如衛視節目的‘總動員’一樣”,“感覺的不是親切,而是大雅向流俗諂媚的自我矮化”。無獨有偶,“親~被通緝的逃犯們,徐匯公安‘清網行動’大優惠開始啦!親,現在撥打24小時客服熱線021-64860697或110,就可預訂‘包運輸、包食宿、包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鄺立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