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為何對中國有機產品說“不”

外國有機認證機構必須和國內相關機構合作才能開展業務,后果不言自明:喪失獨立性,涉嫌買賣有機標簽,資質被取消,中國有機農商出口被禁,尚在襁褓中的有機產業終受其累自食其果。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石秋娟 胡清

外國有機認證機構必須和國內相關機構合作才能開展業務,后果不言自明:喪失獨立性,涉嫌買賣有機標簽,資質被取消,中國有機農商出口被禁,尚在襁褓中的有機產業終受其累自食其果。

寧夏中寧,農民正在曬豐收的枸杞,但有機產品出口堪憂。 (南方周末記者 袁瑛/圖)

杞農之困

2011年7月的寧夏中寧縣,滿眼皆見的是路邊晾曬的枸杞。這個時節,正值枸杞盛產,全年一半的產量幾乎產自這個時節。中寧,這個位于寧夏中部的小縣城是全國著名的枸杞生產基地,枸杞產量占到全國總量的60%以上。

然而,此時,很多枸杞生產商卻在犯難。

劉磊,中寧最大的枸杞生產企業——早康的副總經理,剛剛送走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瑞士市場生態研究所(IMO)的檢查人員。IMO是全球首批從事有機產品認證的機構之一,同時具備歐盟和美國認證許可。

“‘翻箱倒柜’檢查,不僅新添了檢查合同的細則,還增加了網上追蹤系統。”劉磊抱怨道,“今年的檢查格外地嚴格。”

這是出口有機枸杞的第一道門檻,即獲得由出口目的地國家認可的有機認證。例行檢查每年一次,今年卻格外嚴格。

事實上,歐盟和美國幾乎已經對中國枸杞關上了“大門”。

近年來,枸杞的出口之路可謂一波三折。2010年,西班牙一度是中國枸杞的第一出口市場,出口額為774萬美元。然而2011年以來,受到歐盟更為嚴格的限量標準,西班牙進口額銳減。

來自寧夏林業局的資料顯示:2007年1月-2009年3月期間,我國共有24批出口到美國的枸杞產品因為檢出農藥殘留、亞硫酸鹽、色素、惡性雜質以及標簽、成分未作說明等問題而被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拒絕入境。

自2007年以來,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以枸杞干果在美國無明確農殘限量標準為由,要求農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