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處】攀登活火山 維阿利亞的誘惑
誰能想到這是一座活火山?維阿利亞火山海拔不到3000米,從遠處望去,除了被近處濃綠的森林遮住的地方,它有三分之二都被皚皚的白雪所覆蓋。
誰能想到這是一座活火山?維阿利亞火山海拔不到3000米,從遠處望去,除了被近處濃綠的森林遮住的地方,它有三分之二都被皚皚的白雪所覆蓋。
望著窗外近乎完美的圓錐形火山,我傻了眼。
一股白色的小煙兒從覆蓋著積雪的火山頂端飄出來,看起來像一小朵云彩,在蔚藍的天空下怪可愛的。
“這就是我們要爬的維阿利亞火山?”我問旁邊剛結識的旅伴,一個瑞士姑娘。她埋頭看看自己的旅游指南,又看看火山,斬釘截鐵的點了點頭。
也許是大學學地理的緣故,我對火山、冰川之類一直抱有特殊的感情,攀登一座活火山一直是我的心愿。中國沒有活躍的火山,這次來到智利,我特地跑到普崗,因為這里有一條有名的攀火山之旅路線—攀登當地的維阿利亞火山。
但是,為什么沒人告訴我,這座火山還是“雪山”呢!
1 穿越雪山
想攀登維阿利亞火山,必須在清晨就出發,因為每天從中午開始,就會刮風,寒冷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火山口冒出大量毒氣,下午的風會讓毒氣飄散得更快,那時就根本無法在山上停留了。
攀登雪山更不是件有趣的事兒,這里不像爬泰山、華山那樣,移步換景,處處都有風光。在雪山上, 不論是抬頭還是低頭, 往往只有兩個顏色—藍的天和白的雪,前方之字形的路,仿佛一直通到天空。腳下全是松軟的火山灰,細細的鉛灰色粉土,每踏上一步腳都會激起一片煙塵。與山腳下蔥郁的森林不同,火山山體上幾乎沒有什么植物,只是偶爾在避風的地方,有一兩棵堅毅的小草作為植物部隊的先鋒,悄悄綻放。
帶領我的向導是一個胖乎乎的智利姑娘,年紀不大,卻有豐富的登山經驗。她走在前面帶路,但是不時回頭提醒我注意腳下。時值圣誕節,在南美洲,應該算是初夏了,但是隨著向上攀登,縱使穿上沖峰衣和抓絨,依然能感覺到山風寒冷。 遠遠望去, 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不久,山上的白雪在晨曦中閃閃發亮,遠處的山丘平原都籠罩著一層淡青色。
原本以為,在雪中登山會很滑,其實不然。雪地已經被前面的人踩出一條一人寬的小徑,這條小徑是“之”字形迂回向上,這樣雖然增加了路程,但是大大減小了上升的速度。在雪地里跋涉了3個多小時,依然看不到盡頭。我氣越喘越粗,速度卻越來越慢,用雙腳丈量雪山,真的是很自不量力的行為。
2 直擊火山口
攀登雪山的路途越發艱難。這一地區火山密集,能看到數座其他火山,都是圓錐形的山體,頂部覆蓋著積雪。抬頭望上看,由于角度問題,在半山腰上反而看不到火山口,只有一片平坦而光滑的雪坡,幾乎看不到起伏。因為失去了參照物,感覺前方好像是一片白色的平地。但是一步步走著,膝蓋關節傳來的壓力告訴你,你是在與地心引力做斗爭。
突然,前方的景象變了,不再是單一的白雪,而是在雪地上露出東一塊西一塊的黑色山體—終于到達終點了!雖然素不相識,但是已經登頂的人沖我歡呼,而他們腳下的黑色山體,是被火山的熱度烘烤而雪融露出的。我迫不及待地沖向前方,看到了“心儀已久”的火山口!
火山口,是一個巨大的近圓形凹陷,火山口四周的雪很薄,而且上面落著一些黑色的火山塵埃?;鹕娇趦缺趧t完全沒有積雪,顏色是深淺不一的肉色,有點像燒過的蜂窩煤殘渣的顏色。我走到火山口邊,伸著脖子往里看,還沒等看清楚,一陣強烈的熱氣突然撲面而來?;鹕娇诿俺鰜淼亩練鉀]有顏色,但是無比嗆人,我幾乎瞬間窒息,咳嗽得眼淚都出來了,而且不敢吸氣—吸入的氣體也完全是毒氣。
向導把我拉離風口,在上風口會好得多。我大口喘氣,過了半天才平息下來。也有人試探著往火山口內張望,不過必須都十二萬分的小心。在火山口沒停留很久,向導就招呼回去,因為火山口畢竟有毒氣,不能停留太久。我有點戀戀不舍,本以為能看到紅色的巖漿—但是據說只有冬季時巖漿才會比較明顯。
3 一路滑下山
人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但是這在維阿利亞火山并不適用。下山的時候,我們不用走了,而是靠一個特制的薄薄的滑板,坐在上面,人直接從山坡上滑下去。小時喜愛玩滑梯的人一定高興了,因為火山錐體上沒有什么障礙,所以根本無所謂路線,只要往下地下一坐,就可以“哧溜”一下子滑下去。減速也很簡單,只要往后躺倒在山坡上就成。
往下滑的時候,我看到晶瑩剔透的雪花在身邊翻卷起來,柔軟得如同冰淇淋一樣。不由得童心大發,直接低頭張嘴,雪片就直接灌入口中—味道不錯,如果再加點煉乳就完美無瑕了。吃力攀登了5個小時的火山,坐著向下滑,居然半個小時就回到了山腳下。
維阿利亞火山在上世紀80年代還大規模噴發過一次,上次爆發平息之后,人們又回到這里,重建了小鎮。生活在火山腳下雖然有危險,但是火山灰養分豐富,格外適合種植蔬菜水果。再者,這座火山真的可愛,在它不“發怒”的時候,蹬蹬山,滑滑雪,大家可以盡情都很享受它的恩惠?;赝S阿利亞,又一朵白色的煙云從山頂冒出來,仿佛在向我道別,可愛而又威嚴的維阿利亞,我會記得你,想念你。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