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程潛規則
在招投標中,諸如發標單位和某個投標公司暗通款曲后,還反過來通過紀檢渠道,擠走競爭對手等“狗血”劇情,正時時上演。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敏夏
為防止工程建設腐敗的制度設計——公開招投標,有可能已成為腐敗滋生的工程建設環節。
比較典型的兩類尋租行為,一是直接以業務費、咨詢費、顧問費等名目,直接從項目或采購的公司拿錢,二是項目公司對業務再分包時,讓自己的親友參與,有的甚至本人在里面拿干股。
一些政府部門會選擇靠下屬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來“解決”一些機關費用乃至員工獎金,并在政府項目上給予照顧。
2011年7月18日,中央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舉行。同一天,高偉忠等四位上海市靜安區建交委官員,站在了審判席上。大半年前,他們所主導的一項政府實事項目——膠州路教師公寓外墻保溫工程,引發了一場死亡58人的特大火災(下稱11·15大火)。
會上,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何勇發言強調,要認真梳理項目決策審批、招標投標、建設實施管理、質量安全管理、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發現的違規問題……要深挖違規問題背后的案件線索,嚴肅查處領導干部違規、插手干預工程建設項目謀取私利、索賄受賄、失職瀆職的案件,以及主管部門和監管人員監管不力、瀆職侵權等案件。
何勇所談,恰與引發大火的教師公寓外墻保溫工程暴露的一系列問題環環相扣,也是政府工程領域司空見慣的潛規則。大到交通、水利和市政等大型項目,小到裝修、綠化,無不例外。逐利其間的,大如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小到靜安區外墻保溫工程上的市井掮客。
近期中紀委公布數據顯示,從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工程建設領域違紀違法問題舉報三萬多件,大約半數被立案處理,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上萬人,其中廳(局)級干部78人,縣(處)級干部逾千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五千多人。
最近,國家預防腐敗局網站刊登的平涼市紀委書記高淑美文章稱,現階段的政府投資項目工程腐敗問題和其他腐敗問題一樣,是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條件下發生和蔓延的。
工程建設領域仍為腐敗高發地。 (CFP/圖)
腐敗的招投標
在招投標中,諸如發標單位和某個投標公司暗通款曲后,還反過來通過紀檢渠道,擠走競爭對手等“狗血”劇情,正時時上演。
其實近年來,工程建設領域的制度建設從未間斷,其中最核心措施就是公開招投標,通過公開操作,置項目交易于各界監督中。
圍繞招標投標法,從中央到地方,這些年來各部門針對招投標的公開公正,政策層出不窮。最高層面上,《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政府投資條例》等法規,目前也正已按照立法程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