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盡快建立溢油響應基金——專訪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劉家沂
此次渤海溢油事故中,我們的解決方法是國家機關迅速介入,各個部門積極響應,但實際上我們把責任人的責任都轉嫁到了國家身上。溢油響應基金可以解決這一困局。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史秋娟 胡清
此次渤海溢油事故中,我們的解決方法是國家機關迅速介入,各個部門積極響應,但實際上我們把責任人的責任都轉嫁到了國家身上。溢油響應基金可以解決這一困局。
南方周末:您如何看待目前對于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的處理?
劉家沂:目前來看,蓬萊19-3溢油事故發生后的索賠還不明朗,現在只有國家海洋局明確表態可能提起海洋生態損害索賠,其他相關部門并沒有出來表態,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的油污索賠機制存在很大不足。如果這些部門和地方政府不主動提起訴訟,可能不了了之。
其次,目前各方仍側重于溢油肇事者、肇事過程,而沒有把重點放在溢油上。重點還是要以溢油結果以及溢油量來追究責任人。如果僅追究肇事行為本身,肇事公司不僅會從法律上找出各種漏洞去規避責任,而且還會發生主管部門間扯皮的現象。
南方周末:很多學者將此次渤海溢油與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相比,去年墨西哥灣漏油事故之后,您就一直呼吁建立溢油相應基金,為何會有此想法?
劉家沂:去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后,英國石油公司(BP)立即建立了一個200億美元的溢油響應基金,在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處理、清理以及賠償中發揮了及時的作用。此次渤海溢油事故中,我們的解決方法是國家機關迅速介入,各個部門積極響應,但實際上我們把責任人的責任都轉嫁到了國家身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