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消逝的風景
責任編輯:李楠 實習生 馮飛
在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在一片當下中國司空見慣的景觀中,我試圖尋找一份因習以為常而不知珍惜的自然之美。在傳統文化和工業文明的對峙廝殺中,這種美,往往是首先被犧牲掉的。
這是我的故鄉,位于現在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邊上。1970年代初我在這里出生。家就在黃河邊的一個農場里,往東十幾公里就是海。一道一米多高的堤壩,繞著場部圍了一圈,周圍就是河灘。每年夏天,早上一醒來,河灘里滿滿的都是水,這是孩子們的天堂,摸魚、追鴨、戲水。往東挨著大海的地方,野草、蘆葦瘋狂地生長,野鴨在不留神的時候會突地飛出一大片,讓人一驚。秋天,人們拉上地排車,到鹽堿灘上砍紅柳當柴火。而到了冬天,順著河溝滑冰能劃出十里地。
這里沒有大路,一條窄窄的土路蔓延到海邊,是打魚人走出來的。潮水一漲,晚上就辨不清方向,很少有人來到這里,農民也不在這里開荒。只有上世紀六十年代最早的一批知青曾在這里開墾,那是我的父輩。聽我爸講,那會兒,從黃河里沖上來的魚,人們都用馬車來拉。
從出生到長大,再到離開,我從沒覺得這里有什么值得留戀的,這是一個兔子都不拉屎的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鄺立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