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持續的平權改革

選舉制度還能在第二次分配時監督制約政府。否則,政府有了錢,花錢的排序可能就是:先提高公務員工資待遇,再改善辦公條件、住房,再換車、吃喝旅游,再城市改造,最后才是老百姓與邊緣地區的福利。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李佳凝

編者按: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在他的《正義》一書里如此定義正義:“要看一個社會是否正義,就要看它如何分配我們所看重的物品——收入與財富、義務與權利、權力與機會、公共職務與榮譽,等等。一個正義的社會以正當的方式分配這些物品,它給予每個人以應得的東西。”然而,究竟每個人應得的包括什么?在轉型中國,又當如何逐步實現它們?2010年6月26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蔡定劍先生來廣州為反歧視媒體培訓班尋找會議場所。晚上,在白云山腳的賓館里,南方周末記者就相關問題請教他的看法。

2010年11月22日,蔡定劍先生病逝。本文未及經蔡先生修訂。

改革開放后,形成了兩大得利階層,靠接近權力的資本家與政府官員。

民主選舉才能既制約權力,也制約資本。否則,權力一定會與資本結盟。不能靠空洞的政治口號、良心或道德的力量。

選舉制度還能在第二次分配時監督制約政府。否則,政府有了錢,花錢的排序可能就是:先提高公務員工資待遇,再改善辦公條件、住房,再換車、吃喝旅游,再城市改造,最后才是老百姓與邊緣地區的福利。

有特權,有壟斷,怎可能有真正的市場經濟? (鄺飆/圖)

尋找“改革正義”

南方周末:“十二五規劃”終于把“民富”擺在了“國強”之前。國富民窮的格局要變。問題是,有什么好辦法?

蔡定劍:很多動亂和革命,不是由貧困而是由不公造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公平已經威脅到中國社會的基礎,很多人將之上升到價值層面批評改革開放。

首先是有些改革觀念要反思。當時有其道理,但后來往往變形為“只要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一些官員和企業家不顧一切,利用機會的不平等,獲得巨額財富。

有人說,主要原因是改革不到位。問題是,要什么樣的改革?公平的改革,才能消除這種不平等。

南方周末:公平的確沒錯,但對轉型中國來說,改革多以允許某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或某一地區的“試點”、“特區”開啟,怎么看待這種“不公平”呢?

蔡定劍:中國的改革是權力主導下,向未來摸索、試點的過程。有些發財致富的是邊緣人,自己創業致富,這并非很不公平。

改革開放后,形成了兩大得利階層,靠接近權力的資本家與政府官員。如“官倒”靠指標賺錢、海南以前有人倒賣汽車等,通過權力發財才不公平。真正的市場經濟要有平等的起跑線,憑能力競爭。有特權,有壟斷,怎可能有真正的市場經濟?

給深圳等沿海城市各種優惠,從普遍的原則講,對其他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杰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