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投資巨虧或達56億 責任人將被問責
近年來,大型央企頻頻出現投資失誤導致巨虧,但是“問責制落實”卻相對遲緩。對于此次中冶恒通巨虧事件,國資委是否真的要在規范央企資產損失方面“動真格”了呢?
近年來,大型央企頻頻出現投資失誤導致巨虧,但是“問責制落實”卻相對遲緩。面對此次中冶恒通巨虧事件,國資委是否真的要在規范央企資產損失方面“動真格”了呢?
中冶恒通巨虧或達56億
“非同一般的管理混亂、盲目投資”
中冶集團近日爆出投資河北恒通巨虧,對此,據《新京報》報道,中冶新聞發言人邵波表示,中冶確實因收購恒通導致虧損嚴重,但具體數額有待中冶恒通資產處置完畢后才能確定,同時,此次投資損失不會對中冶上市公司造成影響,“主要由集團承擔損失”。
而《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自中冶集團2007年9月重組唐山恒通公司成立中冶恒通后至2010年,中冶恒通虧損達56億元左右。其中,凈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不到5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杰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