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一縷紫煙品沉香 沉香收藏與香道學問

集天地氣于一體,散食色欲為一方,沉香不止承載著幾千年來自然精華,更是見證了歷朝歷代變革復興,品香,形象地說也作品味,在明代以前,也稱之為香席,是與掛畫、品茶 、插花并列的四般閑事。如果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的話,也叫香學。

集天地氣于一體,散食色欲為一方,沉香不止承載著幾千年來自然精華,更是見證了歷朝歷代變革復興,品香,形象地說也作品味,在明代以前,也稱之為香席,是與掛畫、品茶 、插花并列的四般閑事。如果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的話,也叫香學。

中國用香已經有三千年歷史了,自古以來,沉香被視作一種名貴香料和中藥材,在宋代已經有“一兩沉香一兩金”說法,到了明代又變成了“一寸沉香一寸金”。到了清代,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品香,外國進貢上等沉香鎖在庫房里,某天用多少,大內會有記錄,皇帝一時高興才會賞賜給近臣一些。

雖說中國是熏香文化發源地,但唐宋以后一千年里,由于戰亂頻仍,士大夫精神生活趨于粗疏萎頓,香席儀式與詩、詞、樂、舞、棋等純粹藝術形式一樣也日漸式微,終于在風雨飄搖中火盡灰冷了。反而在日本,在鑒真和尚東渡引入熏香后,品香文化在日本發揚光大。

那縷香真是很神秘

劉良佑先生有著“香界教父”美譽,他是臺灣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教授,彼時正應邀在上海博物館作研究工作,同時挖掘整理中國香文化,并設帳授課進行推廣。有一天,我和三個朋友來到劉教授家,享受復原了的唐代士大夫生活。

在四扇雕花門板后,便是主人的香室。一張徽作白木束腰四仙桌上羅列著香具,品香爐均為現代仿制的官、汝、定、均,釉面溫潤如玉。還有同樣材質的取火罐、香炭盒、香盒和香渣碟。由整塊純銀打造而成的七孔香插筒還是南宋遺物,包漿幽亮,分別插著紫銅竹節款式的香匙、香夾、押灰扇、探針、頂花、灰鏟、香帚。劉教授從一個瓶子里取出一段頂上棋楠示客,長約八寸樣子,木質密致,乳白帶黃,從外形看與一般白木無異。拿起一把大馬士革鋼刀,在香料上割了一片比指甲略大的木片,放進一具聞香爐內。

此前爐內已經鋪了用松針和宣紙煅成的灰,埋入一小塊點燃的木炭,劉教授挾了香料蓋在炭上面,再用灰押輕輕押出放射狀花紋的“小山”,操作時神情非常專注。此時,主客已按禮儀坐定,我年少,居末座。傳遞品香爐是這樣的,主人用左手傳至主客右手,客人右手接過來,聞香三次之后再用左手傳于下一位右手,一種古意盎然的儀式感讓我興奮不已,同時正襟危坐。

當這只仿官窯品香爐傳到我面前時,我的手在微微顫抖。按照劉教授垂范,我右手緊緊握住香爐頸,左手虛握成蒙古包狀,蓋住香爐口大半,移至鼻下,深深吸入,一股幽然的檀香味迅速滲入體內又從腦頂逸出。第二次、第三次……閉目凝神,臉向左側,再將鼻腔內已混濁的余氣排出。“體會,再體會。”我瞥了一眼左側的劉教授,臉上布滿了期待和鼓勵。其實不用他暗示,我的記憶在剎那間蘇醒了,我仿佛身附羽翼,騰空而起,翩然穿過經幡飛轉的雪域高原,置身于大昭寺香煙繚繞的經堂。

“再過一會,你又會聞到另一種香味。香道的神奇就在于在半小時內,能體會到不同氣息。”劉教授如是說,品香爐按順時鐘方向開始新一輪傳遞。一爐香聞畢后,換上另一種香,繼續我們美妙的香氣之旅。按照日本香道規矩,在聞香過程中,要即時在狹長香箋上寫下心得。由于香道氣息捉摸不定,一開始是借用西湖十景來比喻,后來才用偈句來表達。如何做到準確而又富有詩意,就需要靈敏感官和豐富想象力,還有詩性的表達能力。

劉良佑教授尋香聞香已久了,據他說目前只在泰國、新加坡、越南等國還能買到純正沉香,如有熟人介紹,取得香鋪老板信任,才能一窺頂級貨色。他曾在新加坡以每公斤17萬美元的單價購得一段綠棋楠。此外他還經常到國際拍賣會上尋覓上等沉香,以及用棋楠加工而成山子與擺件。

誰在消費香品?

臺灣人黃禮君退休后來上海置業并打算長期居住。六年前,他陪同一批馬來西亞人到上??疾煜闶?,帶他們逛遍了上海角角落落,總算在一個古玩市場角落看到了一些所謂的香在出售。馬來西亞人口出狂言:“我們作坊里掃攏來的木屑就比全上海所謂沉香值錢。”黃禮君聽了大受刺激,心想自己已經退休,何不在大陸推廣香文化?

今天,黃禮君在上海云洲古玩城盤下一家鋪子, 做起了香品生意。香鋪名叫 “廿八田香坊”,這是龍華寺住持照誠法師給他取名,一個黃字拆開來就是“廿八田”。但店鋪還有一個小小注釋—“沉香文化”。

目前整個上海已經有三十多個香鋪,一般都開在古玩城內。在高檔私人會所里用香已成了一種時尚。一位白領人士對我描述她的一次品香體驗:“那一夜,我們十多個朋友吃了飯后來到那里,主人開了幾支‘小拉菲’,然后讓我們用熏爐聞香。我是第一次體驗,不懂那個規矩,只覺得那個爛木頭一樣的東西很神奇,點燃后埋在灰堆里,熏的時候,只覺得香氣繞鼻,久久不能散去。玩到次日凌晨散伙,一個朋友悄聲告訴我:你知道這次品香花了多少錢?至少四萬!我嚇了一跳。”

黃禮君的“廿八田”有時會沖進來幾個人,劈頭就問:“你們這里哪個最貴?我就買最貴的,盒子上的標簽不要撕掉。”那是些北京人,他們根本不懂香,只知道現在有官場或商界大爺玩這個了,就買去孝敬別人,打通關節。上海價格比北京低很多。在“廿八田”里,數十種線香盒細細長長,標著幾百至幾千的價位。

黃禮君遇到這種“沖頭沖腦”的顧客,就會誠意邀請他們坐下來,喝杯茶,品幾種香。他點燃一支香后,隔著你一米遠,吹口氣,那股淡淡的青煙都會飄到你面前,靜心聞一下,就會收獲神奇莫測的、不斷變化的雅香氣息。

被暴炒的爛木頭

作為一種比貴金屬更稀缺的資源,香品也成了投資品種。中國是香學發祥地,但本土產香到今天已經基本枯竭。從2000年開始,大量越南籍盜香賊從中越邊境潛入云南西雙版納原始森林進行盜伐,直接導致這片被認為藏有中國最后野生沉香的森林已難覓粗大沉香樹了,而在廣東、廣西及海南島,沉香也基本絕跡。

在東南亞,越南、印尼、泰國、老撾等國還有少量野生沉香,但最上品優質沉香主要產自越南,不過經過二十多年大量挖掘與交易,越南優質沉香資源已接近枯竭,現在越南已經禁止沉香出口了。據業內人士估計,2007年全年國際香市正式交易量不足20公斤,而2008年全年產量也還不到10公斤,此后幾年產量也不會超過這個數。那么,稀缺的沉香在市場里流轉,只能擊鼓傳花了。

今天,上海香市已經初步形成,但伴隨而至的則是香身價一路狂飆。上品棋楠每克開價三至五萬元,黃金算什么!“那不是品香,而是在燒房子??!”黃禮群一聲嘆息。身在江湖,對市場絕對敏感,黃禮君發現去年9月份后,來他店里走動的人越來越多了。然后從北京、廣州幾個城市傳來消息,沉香開始一路飛漲,有些有錢人還跑到東南亞幾個產香大國去采購,弄得當地香鋪很是緊張。

中福古玩城一位香鋪老板說:“持續兩年,香市以超過30%的幅度在漲。其中收藏級別沉香原料每公斤漲至100萬元,品質最高的頂級棋楠則高達每公斤1000萬元,若制成藝術品每克價格都要數十萬元,目前市場上極其少見。”城隍廟藏寶樓里也有售香專柜,據老板估計,在民間游資沖擊下,近五六年里,在大陸市場上流通的沉香漲了五六倍。他當時狠狠心從東南亞香市上買來幾段沉香現在加一個零都不止了。但他反而憂心忡忡,接下來生意似乎更難做了。

2010年在北京某拍賣行一次春拍中,出現了四件當代沉香擺件, 競拍者踴躍, 結果全部成功拍出。其中一件“棋楠香雕踏雪尋梅山子”,重37.5克,估價為120萬至150萬元,最終成交價為134.4萬元。另一件“棋楠香雕松下羅漢山子”也以145.6萬元成交,這件沉香擺件重37.1克,平均每克近4萬元。而在國際拍賣市場上,蘇富比、佳士得等均舉辦過沉香拍賣,曾創下每克超過1萬美元最高記錄。

“有人要投資,那是沒有辦法的。但我總是跟那些顧客說:人生一世,遇到上品香是三生有幸,你不聞,豈不是錯失了良機?就算投資香可以有很高回報,但你在家里光數錢玩有什么意義呢?你沒有福份享受它啊。”作為香文化推廣者,黃禮君更希望人們享受,并從享受中感知中國文化深奧,而不是單純投資。


“沉香”名字由來
木材與樹脂,可供細工用材及薰香料。其黑色芳香,脂膏凝結為塊,入水能沉,故稱“沉香”。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語寫作“沈香”(沈,同沉)。古來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與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 “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而這類香樹的木材本身并無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質較為松軟。據現在的研究,瑞香科沉香屬的幾種樹木,如馬來沉香樹、莞香樹、印度沉香樹等都可以形成沉香。

古代文人與香文化
從《詩經》、《史記》到《紅樓夢》,從《名醫別錄》、《洪氏香譜》到《本草綱目》、《香乘》,歷朝歷代的經典著作都有對香的描述和記錄。孟子曾言:“香為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長壽”。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記載都反映了文人對香的推崇。如屈原在《離騷》中的精彩詠嘆:“扈江離與辟燕兮,紉秋蘭以為佩”;“椒專佞以慢稻兮,木殺又欲充夫佩幃”。另據東漢蔡邕《琴操》所述,相傳孔子在從衛國返回魯國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見香蘭獨茂,遂停車撫琴,成《漪蘭》之曲。
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將焚香視為雅事。朱熹有《香界》一詩:幽興年來莫與同,滋蘭聊欲泛光風;真成佛國香云界,不數淮山桂樹叢?;鉄o邊熏欲醉,靈芬一點靜還通;何須楚客紉秋佩,坐臥經行向此中。
古代“學界”對香的這種高度的肯定態度既確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證了它作為“雅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品質。許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維、李商隱、徐鉉、黃庭堅、蘇軾、陸游等。蘇軾有文記:“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新和印香銀篆盤”。僅文人們配制的  “梅花香” 配方,流傳至今的就有數十種。

日本香道與分級
盛唐時,鑒真和尚東渡,帶去了與佛教有密切關系的熏香。平安時代以后,香料在日本貴族中運用得比較多,他們經常舉辦“香會”或“賽香”的熏香鑒賞活動,這是“唐風”經由“和風”熏化而形成的一種風尚。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中就多次提到熏香盛會。到了足利義政時代,熏香演變成按照一定方式的“聞香”風俗,逐漸形成日本“香道”。特別是享保年間《香道條目錄》一書問世后,香道取得了飛躍性發展。
但是日本本土并不產香,時至今日,每年要進口大約500噸棋楠香。由此,日本香道也產生了100多個流派,大體分為“御家流”與“志野流”。前者是貴族流派,圖風雅,重氣氛,香具豪華,程式繁中求柔;后者是武家(士)流派,重精神修養,香具簡樸,程式簡中有剛。在日本,習練香道是一門非常神秘深奧的藝術,從最初聞香,到第二年練香灰造型,到第三年進入綜合練習,經過4年才給“初傳”證書,進級到師范“皆傳”級需要15年,升到“奧傳”一級則需要25至30年。

鑒別沉香的方法
鑒別沉香的主要方法是將放進水里,沉香自然會沉入水底。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者通過高壓方法使沒有結香的沉香木收縮,增加密度,買家掂份量時也會感到很沉實。再則,加入低廉而氣味濃烈的藥渣煮、蒸或添加化學香精,做出的假沉香很容易蒙過初入此道的人。業內人士稱此為“藥沉”,有一股陳宿味或中藥味。真正的沉香油性大,油脂含量越高,價值就越高,表面會有一種蠟質。為達到這個效果,造假者也在表面涂上化學涂料,模擬自然表層。如何辨別沉香的真假?首先是觀外形、看顏色。假的沉香幾乎沒有木質的線路,真沉香是有白色、黑色相間的紋路。假沉香用打火機稍微點一下,可以聞到與普通木頭相似的焦火氣。(整理|符哲琦)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