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之亂】不該發生的事,無法停止的痛
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效率”成為高鐵最有力的注腳,但在這一刻,人們的悲傷無法“有效率”地被遺忘。
責任編輯:曹筠武 曹海東 王剛
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效率” 成為高鐵最有力的注腳, 但在這一刻, 人們的悲傷無法 “有效率” 地被遺忘。
一列高速行駛的火車穿過溫州市下岙村高架鐵軌上的隧道,橋下的環境并無異樣,速度仿佛忽略了此前發生的一切。
就在幾天前的2011年7月23日,這里確實發生過一起驚心動魄的動車追尾事故,致3節車廂跌落橋下,一節懸掛于橋身。直至截稿,官方公布的死亡數字是39人,住院治療192人,其中重傷12人。
很多亡者肢體殘缺,隨著泥土被事故處理方填埋。而那些殘缺的遺體還咬噬著親人們的心靈,使他們無法安寧。
種種跡象表明,鐵道部門希望盡快從事故善后中擺脫出來。他們迅速確定每位死者的賠償金為50萬元,這是 “本著以人為本原則和人道主義精神,由事故賠償金、一次性專項幫扶款以及愛心捐助款構成”。而且,遇難者賠償協議早簽訂將有獎。
效率還體現在另外的方面:事故發生幾小時后,現場搜救工作已基本結束;24日,事故發生不到24小時,已經開始挖坑填埋車頭;24日晚8點,事故路段宣告通車……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效率” 成為高鐵最有力的注腳,但在這一刻,人們的悲傷無法 “有效率” 地被遺忘。
事故現場尚未清理結束,甬溫臺線已經恢復通車。 (CFP/圖)
致命追尾
“狂風暴雨后的動車這是怎么了?爬得比蝸牛還慢, 可別出啥事兒啊。”
陳愛聽是在濟南做生意的溫州商人。7月23日,他從濟南乘坐D301次列車,列車是從北京開往福州的。列車上乘客幾乎滿員,網友 “羊圈圈羊” 在微博上說,再過兩小時就能見到爸爸媽媽了。她的家就在溫州。
“車在溫州境內,停了一會兒,過去了一輛車,之后我們的車又跟上去。” 2011年7月24日,陳愛聽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說。那輛超過去的動車即為D3115次,杭州開往福州南。
楊艷霞就在D3115次動車上,她是福建連江人,她和她的姑子帶著3個孩子坐在第16節車廂,她們的座位在第一排。
20點多鐘,雷雨交加。當地氣象部門于19時35分發布了溫州市區、文成和泰順的雷電黃色預警信號。
此時,家住事故地點附近的網友 “Smm_苗” 正在想著小心思,“今天這樣的狂風暴雨,打雷閃電真是好久沒有過了。”
此時,正在高架橋上緩慢行駛的D3115轉移了她的心思,她想,“狂風暴雨后的動車這是怎么了?爬得比蝸牛還慢,可別出啥事兒啊。”
事后得知,這趟動車之前已經在永嘉站???0多分鐘,而按列車時刻表,它在永嘉站只應停 1 分鐘。楊艷霞后來回憶說,20多分鐘后,車又啟動了,但是速度很慢,不久又停下來,約5分鐘后再次啟動,速度更加緩慢。
不久,D3115就等到了一次致命的追尾。時間為20:31。
“溫州南站馬上就要到了,旅客們準備下車。” 時鐘將近20: 31,兩輛列車的廣播同時響了起來。座位在D301次第二節的陳愛聽收拾好行李,走到車門處等候下車。
這時候,一聲巨響,他被掀翻了,車身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出幾次猛烈的撞擊。在電閃雷鳴中,D301次動車撞上了D3115次動車。D3115次動車組列車第13節至16節車廂脫軌,D301次動車的車頭,以及第一節至第四節全部墜落橋下,其中第四節懸于橋身。橋高15米。
之后,網友 “Smm_苗” 發出事故后第一條微博。
追尾前的一刻,楊艷霞帶的三個孩子都坐在座位上、靠著車廂玩耍,接著因劇烈的震蕩,孩子們和她擠在一起。當她緩過神來,才發現姑子不見了,她大聲叫喊,無人應答。
一個沒有受傷的軍人,過來幫忙,領著她們出去。驚魂失魄的楊艷霞帶著3個孩子住進了賓館。她所在的D3115次第16節車廂被嚴重壓扁,遇難者最多,她的姑子也在此之列。
橋下的營救
原本以為傷亡最嚴重的D301次動車第1節到第4節, 事實上頗為僥幸, 生還者頗多。橋下的營救時間約為三四個小時。當救援者轉戰橋上的時候, 他們驚呆了……
突發的事故,讓網友 “羊圈圈羊”和爸爸媽媽見面的時間變得遙不可及。她用手機發出第一條求助微博:現在車廂里孩子的哭聲一片!沒有一個工作人員出來!快點救我們!
溫州市消防支隊鹿城大隊鞋都中隊(以下簡稱 “鞋都中隊”)距離事發地最近,在接警后,他們于20:42趕到現場,這時候圍觀的群眾已有上千名,亦有群眾開始救援。有乘客從車廂里被甩出來,車廂里還有求救的聲音。
鞋都中隊立即將照明燈架了起來。
21點左右,FM93浙江電臺交通之聲駐溫州站記者陳裕杰趕到現場。途中,他遇到一名居民,在電閃雷鳴的積水中疾奔。一邊跑一邊說,他已經救出3人,他還要去救。
之后,他看到更多的消防官兵、特警奔赴現場,每個人背著幾十斤的工具,直線奔跑,跌進水坑后,臉都不擦。
墜落橋下的是D301次動車車頭和3節車廂,在3節車廂中,有2節側翻,窗戶朝上,1節正臥,正臥的車廂可以通過過道進出施救,而側翻的車廂,只能用切割機等工具將窗戶玻璃敲碎,再派人進入,幫助傷者從窗戶出來,外面則有人接應。
而一直懸掛的第4號車廂,車體相對完好,但其落差為20米深的車身。特警汪曉偉發現,在4號車廂接觸地面的底部積壓了多名乘客,他們大多是準備于溫州南站下車的。通過救援,竟有9名生還者。
4號車廂是由軟臥改成的座位,保留了原有的包廂和門。在震蕩時,車廂的門自動關閉,這使得跌落的乘客大為減少。
福建晉江的洪金美62歲,她和65歲的丈夫張子錫,帶著14歲的孫子坐在第二個包廂里。他們從內蒙古探親回來,她的大女兒在內蒙古做生意。車過溫州后,再過2小時,就會到達福州了,她的二女兒在那里等著接她們。沒想到車未到溫州就出事了。
出事前,這個包廂里只有他們祖孫3人,因為另外幾名乘客都在前面各站下車了。出事時,包廂的門及時關閉了,所以他們的身上只有幾處跌傷。等列車停止震蕩后,張子錫在黑暗中奮力拉開了包廂的門,然后讓孫子先從車窗跳下去,距離地面約2米高,之后,他和老伴也先后跳下來。幸虧之前的暴雨讓地面變得松軟。
7月24日,在康寧醫院的病床上,她的床頭上擺著一只黑色的包泥巴仍在。因為包里有些錢,所以張子錫跳下來之前把它緊緊抱在手里,而其他的行李,包括手機都留在了車里。
在第4節車廂里,那些處于高處的包廂內的乘客,則以包廂的門墻為梯,慢慢爬下來。
原本以為傷亡最嚴重的D30次動車第1節到第4節,事實上頗為僥幸,生還者頗多。橋下的營救時間約為三四個小時。當救援者轉戰橋上的時候,他們驚呆了……
撞擊點的營救
D3115的第16節車廂因為被數次碾壓,車身只有原來的一半高,車廂內的桌椅像紙團一樣揉作一處。
高架橋上的事故現場更為殘酷。
事故發生后,網友 “希希宋” 坐在橋上的D301次動車里。她于22:04發微博說, 大概于20:35左右,車廂突然快速向前沖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鐘后,整個車廂一片漆黑。車廂也往左傾斜。
“約過十幾分鐘,才有人員讓我們從車門緩緩出來。我們一行從西岙山邊泥濘路上慢慢走出。疏散我們的基本上都是車廂乘客。” 她說。
而特警隊和鞋都中隊都稱他們是第一支上橋營救的救援隊。但由于形勢緊張,無人去看時間。鞋都中隊隊長林時官估計,于22點多鐘,他看到更多增援力量趕到現場后,才決定上高架橋。
但他認為,橋下迫切需要救援所以他只帶了1名隊員上了高架橋,步行約幾百米到西岙山,甬溫鐵路在西岙山有一個隧道,他們沿著山體爬上高架橋,D3115的車頭距離隧道約100米遠。
他們看到,此時部分車廂還亮著燈,還有三三兩兩的人在車廂走廊里走動,有些人坐在座位上。他們似乎不知道身后發生了什么。
林時官和他的一名同事開始散車上乘客,并趕到撞擊點。他看到,D3115的第16節車廂因為被次碾壓,車身只有原來的一半高,廂內的桌椅像紙團一樣揉作一處,D301的第5節車廂壓在D3115次第16節車廂上。
他們在D3115次的第16節車救了3人,又在D301次動車的第5節車廂救了2人。
這兩節車廂還有更多傷者。當時,林時官在車外接應,他的同事入車廂,他聽到他的同事在和一部分生還者交流。但他二人救援力太弱,于是下橋尋求增援,而對講因信號不好失效。
特警汪曉偉稱,他們上橋的間更早。
“根據我們的經驗,真正危險是在橋面撞擊點,所以我們決定橋。” 汪曉偉說。但是橋高15米,爬不上去,于是,他帶了少數隊員,在近10點時,沿著西岙山爬上高架橋。
他們安撫旅客,組織自救,官兵救助重傷者,然后趕到撞擊點。他們在D301次動車5號車廂救出3名被困乘客,在D3115次15號和16號各救出4名乘客,共11人。最幸運的是第16號車廂,一名男子坐在第三或第四排, 其身后的各排座椅都被壓扁了,到他的座位只剩下三四十公分的空間,因此,他幸免于難。他們花了一個半小時才把他救了出來。
之后,特警們下去請求增援。再返回橋面時,已經清理出了20具左右的尸體,橋上的死亡者遠多于橋下。
勤奮路中隊約于22:10趕到橋上,他們在D3115次第16節車廂發現3名死者,第15節車廂救出1名生還者,第15節車廂的前半部分完好,后半部分底部被頂到上部,這名男子被地板頂到車廂上部一處較小的空間內,無法動彈。勤奮中隊的隊員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把他救出來。
救援者發現,橋上的營救難度遠遠大于橋下,要砸窗戶,拆座椅,平時使用的切割機、液壓剪切鉗等機械在處理動車材料時,十分困難;尤其第16節車廂因為被嚴重擠壓,空間很小,動作無法施展;他們還要清理出里面雜亂的物件,救援進展十分緩慢。
在第16節車廂,抬出3具尸體后,勤奮中隊的隊員們趴在底部往里看,發現只有中間存在一點空間,他們看不到里面的狀況,便放棄了。
到24日凌晨1點多,他們也下了高架橋。凌晨3:30,他們在總指揮的指示下,協助尋找黑匣子。第16節車廂因為被嚴重擠壓,沒有大型設備無法施救,因此擱置。
溫州獻血團
溫州市中心血站門前停滿奔馳、寶馬、保時捷、蘭博基尼等名車。這讓人們發現,溫州人并不只會炒房、做生意。
洪金美、張子錫祖孫3人,跳下D301次第4號車廂后,就被一個當地人用私家車接到康寧醫院,這個精神病院因為距離事發地最近而作為重要的醫療點。
她的床頭放著面包和水,也是本地人送來的。在當晚,有大量出租車和私家車參與了營救。而此前,一場改變人們對富人看法的馳援早已開始了。
事故發生2小時后,溫州官方在微博上發布獻血號召,短時間內上千人前往溫州中心血站獻血,最終的數字是1500多人。溫州市中心血站門前停滿奔馳、寶馬、保時捷、蘭博基尼等名車。這讓人們發現,溫州人并不只會炒房、做生意。
慈善總會義工分會副會長董磊稱,這其中約有800人為義工。在溫州市區共有91支義工隊伍,1.5萬名義工。在這次事故中,有人參與心理干預,有人看護住院的傷者,有人加入愛心私家車隊,還有企業為獻血者贈送面包、牛奶、補血沖劑、快餐等等,還有人幫忙疏導交通、接待傷亡者家屬等等。
25日,溫州螢火蟲義工團發微博招募私家車隊,短時間內有100私家車主和出租車報名。而在事故發生第二天一早,一位叫陳斌的溫州市民,駕著私人的動力傘,飛往事故現場上空拍攝圖像和視頻,提供給媒體、保險公司等機構。
陳斌是蒼南縣壹加壹應急救援中心空中搜救隊隊長,他和另外4名玩動力傘的朋友,自愿加入蒼南縣壹加壹應急救援中心空中搜救隊,這是我國第一家成功注冊的民間應急救援中心。
被掩埋的車廂
一位鐵路系統內部人士則稱,領導們想的就是盡快通車,把災難的影響降至最低,于是趕緊把出事的車廂埋了。
亡者家屬雖感動于溫州官民的表現,但他們仍對救援表示異議。尤其是D3115次動車第16節車廂內遇難者家屬,他們強烈要求鐵道部派人出來對話。
他們不滿的是,此節車廂救援太遲。而直至24日17時10分許,在此節車廂內還救出一名2歲半的小女孩項煒伊。此時,救援方已對外公布車廂內無生命跡象。
“如果他們早點施救,也許還有更多的人生還,也許我的親人不會失去這么多。” 紹興人楊峰說。他一共失去了4名親人,其中他的妻子已經懷孕7個月了。他們均在這節車廂內。
事故當晚,他的岳父被甩出車外,幸免于難,他遂打電話通知家人,楊峰和他的連襟周德服分別從紹興和平陽趕到現場,但找遍了現場、醫院、殯儀館等地,均未發現親屬,直到24日22:20,才在D3115次動車第16節車廂的殘骸里找到他岳母的尸體,其他親人的遺體直到25日上午10點才在殯儀館內找到。
楊峰稱,他多次要求救援人員對第16節車廂施救,均未開展。直到24日下午,援救方征求家屬的意見,試圖將此節車廂吊起來切割,被家屬們一致反對。
“如果里面還有活人怎么辦呢?” 楊峰說。
與此同時,溫州市特警支隊長邵曳戎也接到來自上海鐵路局的指令,用吊機把車廂吊起來,放到橋下來清理。而邵不同意,堅持在鐵軌上原地清理。
“這不是違抗指令,而是堅持。如果吊起來可能會引發散落或擠壓,對生還者還是死者都會造成二次破壞,都不妥當。” 邵曳戎說。
在他們的堅持下,指揮部同意原地清理。而項煒伊最終得以幸運地存活了下來,她的父母則雙雙遇難。翌日清晨,半睡中的小姑娘,誤把護士當媽媽,她說,“媽媽,你去哪里了?我還以為你不要我了”。
24日晚,在新聞發布會上,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稱,“這是一個奇跡”。
而對于那些遇難者家屬而言,他們也希望這種奇跡能夠降臨到自己親人的身上。但最終卻沒有。他們詰問,在之前那么多的時間里, 施救方在做什么呢?
據調查,勤奮中隊、鞋都中隊等救援隊伍,都在24日凌晨4點至6點陸續開始休整。即使繼續搜救,也只是在第16節車廂之外的幾節車廂進行,他們的裝備依舊無法對受損最嚴重的第16節車廂進行搜救。
這天一早,上海鐵路局調遣兩千多名職工,趕至事故地點搶修受損鐵軌。上午9時50分后,懸空的第四號車廂被起重機拉到地面。
搶修隊伍隨即開始鋪路,以便于大型起重機進入現場。與此同時,掘土機在橋下開始挖坑,將車頭填埋。如此匆忙之舉,引起眾多網民憤慨。當晚,在面對記者提問時,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說,掩埋車頭是為了便于鋪路搶險。
一位鐵路系統內部人士則稱,領導們想的就是盡快通車,把災難的影響降至最低。于是趕緊把出事的車廂埋了,夷為平地,就像什么事都沒發生一樣。
在輿論壓力之下,溫州 “7·23” 事故處理方不得不將掩埋的車頭再度挖出來。25日,在人們熟睡的深夜,事故列車被拆解,并移送至溫州西站。
死亡人數尚存疑點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了一份某保險公司針對本次事故遇難者的理賠統計名單。該份名單上共有死亡人數45人。
停留在高架橋的列車殘骸也于24日下午從橋面移到橋下。為了移開橋面上的3節車廂,D301次列車第5號車廂,以及D3115次列車的15號、16號車廂,搶修隊從金華調來兩臺300噸的起重機。
當天下午3時許,D3115次列車15號車廂和D301次列車的第5號車廂先后被移下高架橋后,才開始對D3115次列車第16號車廂進行搜救。除了找到幸存的項煒伊外,還找到了8名遇難者的遺體。
搜救人員發現車廂內還有一具遺體,但已殘缺不全,再加上在橋面切割十分困難,救援隊停止作業。當晚18時10分許,最后一節車廂被移下高架橋。再次切割時,發現里面不止一具尸體,而是3具,均為女性。其中一具是楊峰的岳母。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了一份保險公司針對本次事故遇難者的理賠統計名單。該份名單上共有死亡人數45人,經過與已公布的遇難人員名單比對,發現兩者略有出入。
名單顯示,楊澤平、 孫建新、 王柏林、王曉英因為同名客戶太多,暫無他們具體的身份描述,而一位至今連姓名也未明確的遇難者和另一位叫周愛芳的遇難者,則并非該公司客戶。上述6人均未出現在官方公布的死亡名單之中。
而最后被營救的溫州女孩項煒伊的名字亦在死亡者之列,但無身份描述。另外表上還有一個登記為 “項依依” 的名字,身份描述為 “金華, 女, 06/08/2008”。此人或和項煒伊同為一人。
此外,官方公布的死亡名單中的意大利人:LIGUORI AS-SUNTA并不在該保險公司的死亡名單之列。如果這份名單屬實,則實際死亡人數或將改寫。
26日,一向講究速度的鐵道部便確定每位死者的賠償金為50萬元。而不少遇難者家屬渴望的并非索賠,而是追尋事故真正原因, 以慰死者。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