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垮塌,老百姓還能有什么信心?——汶川縣縣長張通榮談國道213都汶段治理
213國道最大的一個矛盾就是,工程治理和生態修復都需要一個周期,但這條生命線等不起啊,即便是治標的工程治理我們都沒法完成,更別提治本的生態恢復了。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史秋娟 胡清
南方周末:2010年映秀的“8·14”紅椿溝特大泥石流災害,使得我們歷經兩年多重建的映秀新鎮差點毀于一旦,你有過擔心嗎?
張通榮:我們的基本思路是先重建,再治理。一開始原址重建的時候,我的擔心是,原址重建的規模是否能夠容納這么多的安置災民,然后才是建的東西能不能安全?,F在經歷了“8·14”之后,我才認識到災后重建的這些物質文明,很有可能被促不及防的地質災害毀于一旦。只有當我們把威脅安置點的周邊地質災害隱患都排除了以后,我們的災后重建才算是完成了。對地質災害治理的重視,其實是對重建成果的保護。災后重建不是說把房子建起來就完了,還得保證安全。紅椿溝今年工程治理結束了,我們映秀的災后重建成果才能算是基本安全了。
南方周末:災區重建到了什么階段?
張通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鄺立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