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副市長與杭州地產十年
除了常規的舊城改造等收儲土地方式,高校房產、景區周邊撤村建居后的留用地開發,成了杭州土地儲備的重要來源,這亦是許邁永主要的斂財依憑。其中,尤以撤村建居為烈。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梅蘭 許凱
除了常規的舊城改造等收儲土地方式,高校房產、景區周邊撤村建居后的留用地開發,成了杭州土地儲備的重要來源,這亦是許邁永主要的斂財依憑。其中,尤以撤村建居為烈。許邁永帶領下西湖區政府的強拆手段,至今仍讓受損村民憤憤不平。
沒有哀樂隊,沒有如山的花圈,只有寥寥幾個親人陪伴。一聲炸炮驟響。嗚嗚咽咽的人群就縱聲哭了起來。守靈兩天后,杭州市前副市長許邁永的出殯儀式終于舉行。
這是7月22日的早晨,蕭山戴村鎮的許邁永老家。昔日門庭若市的院門前,闊氣的兩只鎮宅石獅仍在,而往日榮華卻已成南柯一夢。
“月落烏啼霜滿天,風號鶴唳人何處”。堂屋前的挽聯,正是這個家庭如今的境遇寫照。
原杭州市副市長許邁永7月19日上午被執行死刑。 (東方IC/圖)
華麗背后,虱子叢生
“大哥被抓的兩年多,從開庭到判決,一直像生活在夢里,常常神情恍惚。”許邁永的盲人三弟許立勇說。從許邁永被判死刑以來,他曾東奔西走數月,先后趕赴北京向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呼吁,留下其兄一命。在其列舉的多項理由中,“堅決制止殺人滅口”的標語清晰可見。
三天前的7月19日,最高法院沒有接納他們的意見,最終核準對許邁永的死刑判決,并于當日執行死刑。
面對許邁永的骨灰盒,許立勇嘆了口氣:“我已經不想再說了”。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為了免除親人一死。但努力種種,俱化為烏有。如今噩夢醒來,兄弟已陰陽相隔。
許邁永與杭州的房產舊事,在其判決書中被第一次詳細披露。由于許邁永的一審判決終審被維持,其判決亦實際是終審判決。厚厚的173頁判決書中,這個中國“經營”最成功的城市,其背后隱秘的秩序一覽無余。
判決書認定,許邁永在1995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間,在任蕭山市副市長,杭州市西湖區代區長、區長、區委書記,杭州市副市長等職務期間,受賄折合人民幣1.45億余元,貪污5300余萬元,同時犯濫用職權罪,返還土地出讓金7100余萬元。其中許邁永所涉受賄犯罪事實,大多集中在1997年至2009年被控制前。
這正是杭州的土地儲備制度從無到有、其“經營城市”的理念被廣泛宣傳,推為國內典范的十年。其經營城市的理念,一度被主政杭州10年的前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寫成《城市論》出版發行。
1997年,杭州土地儲備制度啟動,其由政府主導的強制性模式一開始就獲得全國關注。杭州市政府曾明文規定,杭州市區范圍內所有需要盤活的土地都要納入土地儲備體系,由政府壟斷收購和儲備,并經土地儲備中心開發后統一向市場提供,土地儲備中心具有在政府行政法規規定的收購范圍內壟斷收購、儲備、開發、供應土地的權力。
統一收購權、統一批發權,杭州市政府對土地市場的高度控制一推出就成為全國各地政府效仿的榜樣。1999年在“全國集約用地市場研討會”上,其土地模式更大受各地政府推崇。
然而,華麗背后,虱子叢生,其模式爭議不斷、飽遭外界詬病,亦早為世人所知。
——以公益的項目等名義低價強征,地塊在經過政府投資公司之手后,通過人為控制造成稀缺而屢屢拍出“地王”高價,政府財政因此成了最大的贏家。
更重要的是,一位杭州地產商在與南方周末記者的交談中坦言,由于該制度造成的人為稀缺,對于想做大的開發商來說,不得不尋找灰色地帶。
一條不法官員和地產商之間的利益輸送鏈條由此形成:經把握核心資源的人士巧妙操作,許多利益流入了不法開發商的口袋。許邁永一案恰恰將此鏈條展露無遺。
從開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