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食品添加劑正名”
仔細盤點近年來的中國食品安全事件就會發現,罪魁禍首是食品非法添加,而非食品添加劑本身出了問題。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史秋娟 胡清
仔細盤點近年來的中國食品安全事件就會發現,罪魁禍首是食品非法添加,而非食品添加劑本身出了問題。
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讓“食品添加劑”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其實有點冤枉。
首先,什么是食品添加劑?規范地說,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及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就叫食品添加劑。
中國允許的種類有2300多種,涵蓋了各種各樣的23個功能類別。按食品加工的功能需求,可分為酸度調節、抗氧化、漂白、著色、乳化、香料、加工助劑等等。
日常中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添加劑,比如穩定劑和凝固劑,做豆腐用的;甜味劑,比如口香糖里面的木糖醇;比如乳化劑,巧克力和牛奶混合在一起會分層,乳化劑的作用就是讓巧克力和牛奶很好地調和在一起,不分層且具有潤滑的口感;還有防腐劑,歷史更悠久,如果沒有防腐劑,很多食品中的致病菌增殖會產生致命毒素足以殺死上百萬人。
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評價,中國和西方國家在原則上是一致的,但是在管理上有區別。中國對食品添加劑實施政府許可制度。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估、技術必要性評估,經衛生部門批準才能夠列入允許使用的名單。而在中國作為食品添加劑管理的加工助劑、營養強化劑和食品用香料在國外一般不按照政府許可的方式管理,而是通過行業協會規范、企業自律的方式進行的。
食品添加劑大部分是天然來源,有一小部分是合成的。乳化劑,是用棕櫚油等天然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鄺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