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過后,歐洲的后花園美麗依舊
“這是二戰以來挪威最大的新聞事件,整個政府大樓都垮了,還死了68個年輕人?!迸餐覐V播公司記者安德斯·馬格努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 史哲 實習生 梅蘭
2011年7月22日,挪威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慘烈的襲擊。
發起襲擊的是一名典型的金發藍眼睛的挪威人,32歲的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所有的證據都表明,是他對首都奧斯陸市中心的國家政府大樓實施了炸彈襲擊,而爆炸吸引了政府官員、警察和記者的注意力時,他又出現在40分鐘車程以外的于特島上,槍殺了68名正在參加夏令營的民眾。
當警察終于坐船趕到時,安德斯隨即繳械投降。然而,他的計劃中的演出還未結束。在本周一的首次開庭審理上,安德斯向法庭提出請求,允許他身穿行兇時的“警服”向外界公開“解釋”自己的行為。不過,法官并沒有給他演出的機會。
“這是二戰以來挪威最大的新聞事件,整個政府大樓都垮了,還死了68個年輕人。”挪威國家廣播公司記者安德斯·馬格努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1年7月26日,挪威SUNDVOLDEN,數千人參加Utoya島舉行的祭奠儀式。 (Jeff J Mitchell/Getty Images/CFP/圖)
世界上最像烏托邦的國家
挪威是聯合國發展指數排名第一的國家。人均壽命為81歲,人均年收入約為5.9萬美元,接受教育平均達12.6年,失業率只有2.1%。該高的高,該低的低。自由、安全、財富……甚至閑暇,挪威人幾乎都占全了。
和平與安全差不多就是上天賜予挪威的禮物。挪威地處歐洲文明后花園,幾乎不用為國際關系中的陰謀詭計操心,而又能直接享受工業革命以來西方世界的各種成果。挪威的福利甚至是讓社會主義國家都望塵莫及,民眾得以關注于生活的諸多細節。感覺上粗獷的北歐,偏偏誕生了最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