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博士”看空中國——2013年:中國經濟硬著陸?

“中國現在是因為很多結構性的原因妨礙了經濟的上升,但改革會傷害到現有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在經濟轉型的同時還需要進行政府改革?!濒敱饶嵴f。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經濟增長低于8%,通貨膨脹率持續一年高于5%,中國經濟就會出現硬著陸。”魯比尼預測中國硬著陸的時間很可能是2013年。

■中國的投資占GDP總量的近50%,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模式。

■“中國現在是因為很多結構性的原因妨礙了經濟的上升,但改革會傷害到現有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在經濟轉型的同時還需要進行政府改革。”魯比尼說。

他一開口,世界都在聽。

努里爾·魯比尼因為曾準確預言美國的次貸危機會如何一步一步地演化成一場世界金融災難而聲名鵲起。他因此也被稱為“末日博士”。

“末日博士”正看衰中國,稱中國很可能在2013年后遭遇一場硬著陸。

盡管“中國是否會硬著陸”的話題此前已被反復翻炒了數次,但魯比尼是第一個明確給出時間表的人,且他預言的“受難日”迫在眉睫,由此引起了全世界投資者的關注。

“魯比尼先生,我是一名旅美華人,2008年的危機爆發后,我覺得還是待在中國為妙。但你對世界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充滿憂慮的預言讓我產生了更多的憂慮。請你告訴我,如果我有500萬美元,它到底能夠投向哪里?還是我直接把它花了算了?”

2011年7月26日下午,熱浪席卷上海,全城避暑、少外出。但此時正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全球·中國:經濟風險與投資策略》論壇卻座無虛席,聽眾席上的每個人都屏息等待著“末日博士”魯比尼的答案。

魯比尼給了一個很長的答案,簡而言之就是分散投資。

在論壇進行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發生硬著陸的可能性有多大?”、“原因是什么?”、“中國的經濟改革應該何去何從?”成為了魯比尼和其他與會嘉賓——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黃海洲、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共同討論的焦點。

 

“中國沒有一個五年計劃在提高消費上真正完成了任務,都是紙上談兵。”魯比尼說。 (Bloomberg/Getty Images/CFP/圖)

到底會不會硬著陸?

“當GDP和CPI(消費者價格指數)等量化數據到達什么水平時,可以作為硬著陸到來的信號?中國發生硬著陸的概率是多少?”圓桌討論開始之前,主持人給臺上的參與者每人遞上了一塊寫字板,要求幾人“閉卷”寫下各自心中的硬著陸預期。

第一個舉起板子的黃海洲答案保守,他預計未來一年內當GDP增速低于6%,CPI同比增長大于8%時,中國經濟將出現硬著陸,而這個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不到5%。但黃的分析只到2012年。

而后給出答案的連平看好中國經濟,與魯比尼的預言結論相反。他認為GDP增速低于7%,CPI同比增長在5%-6%時發生硬著陸,但發生的幾率非常小,幾乎不存在。“我說的并不是未來一兩年,而是中國未來五年內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都不大。”他說。

“只要GDP增速低于8%,CPI同比增長在3%左右,中國就會發生硬著陸,時間應該是明年或者后年。”李迅雷舉起寫字板時原本安靜的會場開始出現小聲的議論。

中國“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GDP增速為7%,在李迅雷給出的標準之下;且2011年上半年全國CPI同比增長5.4%,其中6月份的數據為6.4%,創三年新高,達到峰值,但由于價格傳導效應,通脹壓力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2011年下半年CPI同比增長極有可能高于3%。按照李迅雷的推斷,中國未來發生硬著陸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他也確實在寫字板上寫下了大于30%的發生概率。

一分鐘后,在場者發現這個大膽的數字與魯比尼給出的答案很接近。

“經濟增長低于8%,通貨膨脹率持續一年高于5%,中國經濟就會出現硬著陸。”魯比尼在解釋自己的觀點時非常嚴肅。實際上,3個多小時的論壇中,他的表情從沒有放松過,特別是在聽其他參與者發言時,他甚至會時不時地低頭皺眉沉思。

“我同意剛才各位說的,在短期,也就是今年和明年中國發生硬著陸的概率非常低,只有15%。”魯比尼說,但在中期,也就是2013年之后,中國政府如果不針對投資過度、高通脹率提出行之有效的經濟改革措施,將很有可能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也將調高至40%。

投資過度、高通脹率導致硬著陸

魯比尼在當天的演講和提問環節反復強調,導致中國經濟硬著陸的罪魁禍首是過度投資和通貨膨脹。

一直以來,拉動中國經濟運行的三駕馬車總是以“非典型性”的比例出力。數據顯示,在一個典型的發達經濟體里,消費占到GDP的比重是2/3,而中國目前的這一數據是35%,只相當于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點。此外,在一個典型的新興經濟體里,投資應占GDP的30%,中國如今的投資額占GDP總量的數字接近50%。

“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模式。沒有一個國家每年都把GDP的50%用于再投資,且這里面滋生了重復投資的問題。”魯比尼說。

目前在中國,過度投資的項目除了涉及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新機場等公共設施,還包括房地產中的高端住宅和商業住宅市場,以及制造業中的服裝、家電、水泥等多個產業。投資過度除了導致供大于求、產能過剩,還會引發其他危機。例如基礎設施建設因邊際收益低、現金回報率低,大批建設極易催生銀行的不良貸款。

此外,過度投資還會引發巨大的公營部門和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李迅雷表示,用于大量興建鐵路、高鐵和高速公路,鐵道部目前的負債金額接近2萬億。而根據最新的審計署報告,中國地方政府直接或間接負債達10.7萬億元,已成為掣肘中國經濟的主要風險點。

在財政部的報告里,2010年底中央政府的債務是1.03萬億美元,占全國GDP的17%左右。而根據魯比尼和其他學者的研究,中國公營領域和省級政府的債務可能占到全國GDP的20%-27%,但這并不包括隱含的債務。

當一些基礎設施項目出現問題時,地方政府很可能因隱含的擔保責任等多種原因導致債臺高筑。如果把中國目前的公營部門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加在一起,數額可能將接近全國GDP的80%,極大地提升了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

中國目前遭受的通貨膨脹主要來自外部輸入。此外,按照一般市場規律,新興國家在享受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會遭遇經濟過熱和信貸擴張以及通貨膨脹。

對于目前全球新興市場遭遇的通貨膨脹,魯比尼有些擔心:“如果國家政策制定者無法追上通脹發展的動向,導致通脹失去控制,后果將會非常嚴重。”

如果經濟過熱非常嚴重,通貨膨脹失去控制,結果就是政府必然出臺緊縮政策。而緊縮會造成經濟增長放緩和硬著陸。目前,中國央行已經3次提息,并繼續收緊房地產市場,但CPI仍在6月創出了三年來的最大漲幅。

“能否避免經濟硬著陸取決于中國政府是不是能夠有所作為,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改革、減少投資、降低儲蓄率、增加消費。”魯比尼的建議中國政府已經聽過太多次,其實問題的關鍵是,轉型進行的是不是足夠快,是不是能夠不以經濟硬著陸為代價實現。

經濟轉型須有政府改革鋪路

“中國過去幾個五年計劃中,每個都說要提高消費占全國GDP的比例,結果占比反而從1990年的50%,降到了近幾年的35%,沒有一個五年計劃在提高消費上真正完成了任務,都是紙上談兵。”魯比尼說。

為什么消費比例上不去?

在中國,存錢的理由有很多。醫療、養老、教育樣樣都需要大筆花銷。計劃生育讓“養兒防老”的模式逐漸瓦解,因為一個孩子現在要供養父母兩人和四個祖父母。

除此之外,由于匯率一直居高不下,進口產品總是“太貴”;中國過去20年的工資增長率低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相當于勞動力的收入轉變成了企業的利潤;當普通人在承擔負利率造成的損失時,國企可以以低于通脹率的利率借到款,等于拿到了補貼。

所以,目前中國施行的匯率政策、工資政策和利率政策系統性的將收入從家庭轉向企業。企業因此獲得了高利潤,其儲蓄率占全國GDP的25%。此后,公司為了擴大資本和資產,會將儲蓄用于投資,而如果是重復投資就會導致產能過剩。

中國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政策改革,比如改革匯率政策、工資政策、改革資本市場等,通過轉移財富減少貧富差距、提高家庭收入,進而促進消費在全國GDP中的占比。如果轉移不成功,恐怕有一天企業連可以投資的項目都找不到,即使不遭遇硬著陸,經濟也會放緩。

但知易行難。2011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承諾到目前為止,兌現率仍然很低,經濟轉型推進艱難。“現在我對中國經濟的評價,比上半年要悲觀了。”李迅雷說。

“中國現在是因為很多結構性的原因妨礙了經濟的上升,但改革會傷害到現有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在經濟轉型的同時還需要進行政府改革。”魯比尼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的高層領導人在制定政策時應該聽聽下面的人是怎么想的,他們需要的是什么,畢竟領導人應該對人們的需求作出回應。

“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被解構成了另一種拷問——中國政府是否有決心下大力氣推動經濟的轉型,藏富于民。

“我們的行政體制決定了政府扮演的角色。”李迅雷說,美國政府做的事情類似于福利院,政府相當于福利院的院長,每天想的就是怎么能夠提高福利水平,怎么減少失業問題,怎么把貧富差距縮小。我們的地方政府相當于企業集團的CEO,企業家要做的事就是提高經濟增長速度。

網絡編輯:鄺立韻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