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的母親廬隱
廬隱(1898—1934) ,五四時期著名女作家,與冰心、林徽因齊名并被稱為“福州三大才女”。
責任編輯:馬莉 實習生 李倩
那年母親29歲,是中國著名的女作家,帶著年幼的女兒寡居生活。父親才21歲,只是一名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的學生。他們不顧年齡的差距、社會地位的懸殊、生活經歷的天壤之別,沖破封建世俗的重重障礙,幸福地結合了
我的父親母親
廬隱(1898—1934) ,五四時期著名女作家,與冰心、林徽因齊名并被稱為“福州三大才女”。廬隱原名黃淑儀,又名黃英,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鄉人。其筆名廬隱,有隱去廬山真面目的意思。
“五四”時期的女作家,能夠注目于革命和社會題材的不能不推廬隱為第一人。
——現代著名作家茅盾
1921年2月,母親在茅盾主編的《小說月報》發表了處女作《一個著作家》
小時候,我家住在市區一條河邊的小街上,那里來往車輛不多,挺安靜的。有一天,在我放學回家的路上,迎面走來一群陌生的人,是附近一間中學的學生。當我從他們身邊走過時,一位女同學突然大聲說:“廬隱的女兒!”我回頭一看,他們全都注視著我,友好地微笑著向我點頭。
我的母親廬隱,是“五四”時期蜚聲文壇并與冰心齊名的女作家,是1921年參加我國著名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時的惟一女性。在群星璀璨的“五四”新文壇上,她是一顆光彩耀人的新星。
1921年2月,在茅盾主編的《小說月報》上,母親發表了她的處女作《一個著作家》,控訴金錢世界,歌頌純真的愛情。之后,在短短的十幾年中,母親創作出版了《海濱故人》、《曼麗》、《歸雁》、《象牙戒指》、《云鷗情書集》(與父親李惟建的來往書信)、《靈海潮汐》、《玫瑰的刺》、《女人的心》、《廬隱自傳》、《東京小品》、《火焰》等多部作品。
只是,母親走得太早了,她去世時我只有三歲,沒能留下更多清晰的記憶。正因為這樣,我從青少年、中年直到老年,始終懷著對母親的摯愛,竭力去了解她。從母親留下的作品里,從許多評介母親的文章中,從親朋好友及母親當年的學生們對她的追憶中,我對母親的形象有了較為清晰的輪廓。
母親廬隱,原名黃淑儀,學名黃英,筆名廬隱,閩侯縣南嶼鄉人。母親的父親是清光緒時的舉人,后放缺湖南長沙知縣,但才3年就病逝于任所,于是6歲的母親不得不隨著她的母親,到北京投靠時任農工商部員外郎兼太醫院御醫的舅舅。后來,母親就在北京的一所教會學校讀書,繼而考入北京女子師范學校。母親師范畢業后曾到安慶一所女子中學教書,1919年重回北京,以旁聽生資格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茖W校國文部。就是在這所學校里,她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經常參加群眾性的集會和游行活動,被推為“女高師”學生代表,積極參與了由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為人生”、“為社會”的文學研究會活動,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母親去世時父親才27歲,是上海中華書局一名編輯,年輕而貧窮
1934年5月14日,悲凄的氛圍籠罩著上海的中國殯儀館,母親的入殮儀式正在舉行。
禮堂里擺滿了花圈,在正中一個素色大花圈里,安放著母親的遺像。她緊抿著嘴唇,那雙睿智的眼睛里似乎含著淡淡的憂傷。
母親的遺體靜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