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劇場就像開早餐店臺灣兒童劇送戲下鄉
"臺灣“紙風車”兒童劇團要做的一件事:全靠民間募款,在臺灣319個偏僻鄉鎮上演經典戲碼,不要政府一分錢,也不用看戲的孩子掏一毛錢。"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黃周穎 李斯羽
臺灣“紙風車”兒童劇團要做的一件事:全靠民間募款,在臺灣319個偏僻鄉鎮上演經典戲碼,不要政府一分錢,也不用看戲的孩子掏一毛錢。
《紙風車幻想曲》 是誠心誠意做給孩子看的戲,沒有完整的故事,一大半時間甚至看不到演員的臉,孩子卻毫不費力地接受了舞臺上的一切。 (“紙風車”/供圖/圖)
從亮相討彩開始,演員就在有效縮短跟觀眾的距離。 (“紙風車”/供圖/圖)
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在劇場里興奮地大叫,媽媽幾次捂他的嘴巴,小男孩快樂地抗議:“我就是要叫!”他的抗議迅速被更多的笑聲、拍手聲、跺腳聲淹沒。
這是“老靈魂”誠心誠意做給孩子看的戲。沒有完整的故事,一大半時間甚至看不到演員的臉,孩子卻毫不費力地接受了舞臺上的一切。演員太會跟觀眾互動,從亮相討彩開始,他們就在有效縮短自己跟觀眾的距離,幾個回合下來,臺下從幾歲到十幾歲的,都可以跟臺上的“巫婆”一起抑揚頓挫地念咒語。
2011年7月16、17日,臺灣“紙風車”劇團的《紙風車幻想曲》在國家大劇院一千余個座位的劇場上演,分別收獲100%和99%的票房。
《紙風車幻想曲》由六個片段組成,分別是《動作與聲音》、《小口袋》、《神奇黑光棒》、《歡樂中國節》、《起床號》、《八歲一個人去旅行》。三個片段一個半場,每個片段10到15分鐘:用彩帶舞蹈模擬的春節焰火;演員在彈力布的布袋里,用純粹的肢體動作描述一個家庭的誕生;貪睡的孩子如何賴床;人偶再現吳念真8歲獨自坐火車出門旅行的故事……
用彩帶模擬焰火的創意來自50歲的劇團藝術總監李永豐的青春記憶:因為服兵役和上學,他兩三年沒回家,有年春節,火車慢慢駛進家鄉,廟會正在做醮,巨大的焰火在田野上綻放,李永豐不斷掉眼淚。成為兒童劇編導之后,他把臺灣作曲家陳揚的代表作《歡樂中國節》和傳統彩帶舞并置在一個全黑的舞臺上,用彩帶模擬焰火的乍隱乍現。中國人特有的情感具象成變幻莫測的色彩、線條,其中的律動,3歲小孩也懂得叫好。
《八歲一個人去旅行》由吳念真配音,黑衣蒙面的演員操布偶表演。60歲的吳念真,當編劇得過多個金馬獎、當演員是楊德昌“御用”男一號,他的故事這樣開頭:我叫吳念真,就是老在電視(廣告)里賣涼茶、馬桶蓋、牙刷的那個,我的真名叫吳文欽,小時候大家都叫我阿欽……
8歲、獨自旅行、好奇、恐懼、黑暗的隧道、一時還分辨不清的善意;不小心丟了爸爸給的護身法寶清涼油,卻意外收獲了蚊香味的棒棒糖;一次旅行積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