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析中國式的轉基因謬誤與謠言
封閉的決策體系、缺乏監督和制約的政府機構、批評聲音被壓制、公共信息不透明,是謠言和陰謀論泛濫的溫床。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陳建宇
面對流行的謬論時,或許有人會痛斥民眾的愚昧和國人科學素養的低下。但封閉的決策體系、缺乏監督和制約的政府機構、批評聲音被壓制、公共信息不透明,往往才是謠言和陰謀論泛濫的溫床。
(鄺飚/圖)
2011年7月15日,魯花公關公司項目總監郭成林因誹謗金龍魚構成損害商品聲譽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一萬元。2010年,郭成林與魯花公司簽訂了公關協議,在網上發表《金龍魚,一條禍國殃民的魚!》,造謠稱金龍魚將“轉基因大豆油和轉基因菜籽油傾銷到中國的千萬家超市”,“轉基因農產品在歐洲和日本是絕對禁止人民食用的”,郭成林在該文中疾呼:“金龍魚,卑鄙的大品牌,禍國殃民啊,中國的漢奸們在禍害國家和人民,戕害著國人的身體,摧毀著中國的大豆產業鏈!”
該文聳人聽聞,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盡管郭成林已受法律懲處,但在網絡上,尤其一些民粹色彩濃厚的網站和論壇上,這類謠言流傳甚廣,并與“西方帝國主義的大陰謀”、“亡國滅種的危機”、“第三次鴉片戰爭”結合在一起,頗具煽動性。在一些人文知識分子和不屬該專業的專家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下,不少國人被誤導。轉基因食品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先澄清關于轉基因的幾個流行謬誤。
謬誤一:美國人的轉基因農產品,自己不吃,專門出口禍害第三世界
真實情況:作為轉基因農作物種植第一大國,美國的轉基因食品已相當普及,轉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紅柿、木瓜等,都是美國家庭餐桌上的家常便飯。轉基因食品,美國人吃得很歡。
據美國農業部在2005年發布的《美國轉基因作物十年總結報告》,截至2005年4月初,美國聯邦政府共批準了10700多件轉基因種植和養殖申請,其中玉米有4968個;大豆843個;土豆747個;棉花724個;西紅柿552個;小麥358個;其余(大麥、水稻、南瓜、木瓜等)2560個。
近年,轉基因作物的種植繼續擴大,據美國農業部(USDA)2011年6月3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按種植面積計算,美國種植的88%的玉米、90%的棉花、94%的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1]
那么,如此高比例的種植和產量,美國人自己到底吃不吃呢?是不是像有些人傳的那樣只賣給窮國、做工業用途或者只給牲口吃?其實那種自己不吃只禍害窮國的低級謠言不值一駁。在美國這樣的自由市場國家,農場主和貿易商自由決定產品的銷售,不可能將轉基因產品挑出來,統一出口。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物平衡表格(2007年)也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美國當年產大豆7286萬噸,41%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國內消費,其中93.1%用于食用,用于飼料的不到7%。玉米年產量超過3.3億噸,17.5%用于出口,在國內消耗的部分,28.7%是食用消耗。比例最大的是甜菜,用于制糖,幾乎100%供美國國內食用。[2]
有種口感很好的甜玉米,專為直接食用而研發。美國人日常吃的甜玉米大量是轉基因品種。比如先正達種子公司研發的一種轉基因甜玉米Bt-11,1998年就在美國獲得商業化種植批準,在美國、加拿大、南非、阿根廷和日本都有種植,并出口到瑞士、澳大利亞、新西蘭、菲律賓和韓國。[3]
盡管專業人士估計美國70%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4]但美國人并未為此感到困擾,普通老百姓一般不顧及食品里是否有轉基因成分,一般也很難知道哪些是轉基因食品。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食品標簽指南,食品標注或不標注“轉基因”由食品公司自愿決定。如果某一食品標簽標有“非轉基因食物或不含轉基因成分”,其隱含的意思是這種食品優于其他食品,從而導致消費者產生歧義。法規不允許這種誤導性的食品標注。[5]“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講,他們不在乎食品中是否有轉基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