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敲定治堵方案
8月1日下午4時,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正式公布《廣州市關于改善中心城區交通狀況的工作措施》(下稱《措施》)。與1月份公布的“意見征求稿”相比,《措施》定稿30條具體細則中,有25條發生調整更改。值得注意的是,《措施》未提及任何限制小汽車上牌數量或單雙號出行的細則。被刪除的內容包括對公務車數量的限制。
8月1日下午4時,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正式公布《廣州市關于改善中心城區交通狀況的工作措施》(下稱《措施》)。
這份2011年1月曾向公眾征求意見的“治堵”方案終于出臺,目標是“到2015年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力爭達到65%,力爭中心城區干道車速保持不低于25公里/小時”,涵蓋30條治堵措施。
與1月份公布的“意見征求稿”相比,《措施》定稿30條具體細則中,有25條發生調整更改,但多屬微調,其中包括10條細則中內容有增加,13條細則中內容有刪減。
“公交優先”力度減弱
截止到2011年7月份,廣州市機動車的保有量增長了225萬量,其中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76萬量,引導公眾選擇公共交通是治堵核心。
廣州市交委副主任黃少新介紹,這次方案包括八大板塊30條細則:第一、二板塊主要從城市規劃上入手加強土地利用和道路承載能力的匹配性質;第三、四板塊是加大推進公車優先的實施力度;第五板塊是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第六板塊是交通智能化措施;第七、八板塊是交通秩序和交通擁堵點道路整治。
與“意見征求稿”相比,定稿中有關“公交優先”的具體參數有所減少,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第一,《措施》定稿明確的三大目標之一是“到2015年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力爭達到65%”,而之前這個數字是70%;第二,之前在“積極落實公交優先戰略”中提到要從“財政優先、用地優先、路權優先、信號優先”四個方面積極建設公交都市,這次只保留了“路權優先、信號優先”的提法;第三,地鐵和公交數量方面,之前提出至2015年“啟動11條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和“中心城區初步計劃新增公交車3000輛”,這次只提了6條在建地鐵線名稱,并將“新增公交車3000輛”刪掉。
斷頭路等熱點部分被刪
被刪除的內容還包括對公務車數量的限制。比如,“意見征求稿”第20條規定:“到2015年,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指標,并嚴格公務車使用管理”。定稿中這點被刪掉,只保留“機關單位公務用車配置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的宏觀說法。
此外,之前被提及要打通的斷頭路“新建新滘西路過江隧道、白云六線、華南路東延線、改造東南西環、建設如意坊隧道及南北配套道路工程,建設芳村大道”在定稿中也被刪去。
《措施》定稿提出的拓寬拆遷道路中,也沒有備受關注的中山六路。市建委建設項目處處長齊懷恩解釋,規劃局正在做規劃方面的研究,“中山六路能不能拓寬,和騎樓文化怎么結合,目前還沒有定論”。
進一步推行停車費差別化
此外,《措施》定稿為停車場差別化收費定下了時間表:“2012年開始,進一步推進停車收費標準差別化政策,提高停車位的使用效率,研究試行住宅配套停車場也按區域級別實行差別性價格政策的可行性,適時調整我市收費區域級別劃分”,但把之前提的“適時適度提高停車收費標準總水平,增加機動車使用成本”提法刪掉。
《措施》定稿還在智能交通方面做了少部分補充,如第13條新增了“利用SCATS系統,進一步優化交通信號,確保公交優先且兼顧社會車輛通行”的內容。但華南理工大學信息化辦公室徐建閩教授卻并不認同,“國內有比SCAT更廉價更高效的系統”。
市交委發展規劃處處長沈穎透露,最近兩周交委將對高峰期70公里路段將辟為公車專用道做詳細部署并向公眾征求意見。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吳澤駒也說,會認真研究分析采用可變車道來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措施》未提及任何限制小汽車上牌數量或單雙號出行的細則。
措施解讀
“五年公車止增”改為“積極采取措施”
專家建議從財政削減公車消費金額入手,以根治公車私用
措施:進一步加強公務車的管理。機關單位公務用車配置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積極采取措施,嚴格規范公務車使用管理。
變化:第20條只剩下宏觀的兩句話,“意見征求稿”中的“到2015年,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指標,并嚴格公務車使用管理。各國駐穗領事館和國際組織駐穗機構‘領’字頭號牌小客車按有關規定執行”被完全刪掉。
解讀: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指出,上下班高峰期路上行駛的車輛有很大一部分是公車,或接送公務人員后空車返回,或用于私人用途,占用大量道路資源,是造成擁堵的重要因素。他認為,當下治堵見效最快的措施當屬管住20萬輛公車,杜絕公車私用最根本是要減少數量,“限制公務車新增指標”的規定很有必要,應該予以保留。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教授靳文舟則稱,“征求意見稿”提出“2015年不增公務車指標”時,對限制公車以治堵也不抱希望。他認為,從財政削減公車消費金額的角度入手,才能根治公車私用問題。
“積極采取措施”具體指什么措施?市交委昨日表示,目前正在積極研究探索建立公務車使用公示制度,進一步嚴格公務車的管理。
公交出行比例目標從70%降至65%
專家稱政府沒下決心,呼吁對公共交通加大財政和用地補貼
措施:新版治堵方案明確了三大總體目標,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環境。第一個目標是:積極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到2015年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力爭達到65%。
變化:作為治堵三大目標之一,“65%”的說法在“意見征求稿”中曾是“70%”。此外定稿中多處與公共交通相關的提法都有刪減。如“征求意見稿”中“財政優先、用地優先、路權優先、信號優先”簡化為“路權優先、信號優先”;之前“鼓勵和引導企業將公交車輛運營期由現在的平均10年調整到6-7年,改善車況及車容車貌”的細則被刪除;之前提出的新建地鐵線路和新增公交車數量都有不同程度“縮水”。
解讀:針對“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目標從70%降到65%,靳文舟教授認為,這一改動說明政府沒有認真下決心。“像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能提高1%已經很不錯了。只有保證公交以一定速度行駛,才能提高出行比例。”靳文舟認為,政府應該拿出更多錢來補貼公交財政,“給錢和給權都不充分”。
對于“公交優先”從“四個優先”變成“兩個優先”,弱化甚至刪除“財政優先和用地優先”的提法,華南理工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徐建閩說:“全世界的公交都是政府給予補貼的。政府不補貼,很難發展公交,至少在政策上保證財政和用地。如果沒有這兩個保證,其他都是空的。”
市政協委員韓志鵬說,補充公交缺口十分緊迫,只有政府提供足夠財政支持才能增加公交車營運車輛。其次要有政策支持,有相應規劃。他舉同德圍地區為例指出:“地鐵還沒有通進去,就說要建一個入住10萬人的樓盤,只會使擁堵問題更加嚴重。”
市交委副主任黃少新指出,要繼續加快軌道交通網絡的建設,未來五年,預計將啟動11條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第三是優先推進公交站場和港灣站的建設,到2015年前,建成公交站場20個。
交通擁堵費改稱“經濟杠桿調節”
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解釋,將進一步研究以明確收費所得資金用途
措施:研究運用經濟手段調節交通流量的可行性。借鑒國內外先進城市通過經濟手段調節交通量的經驗,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對在廣州市部分重點道路交通擁堵區域運用經濟杠桿調節交通流量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論證,研究提出符合廣州交通運行實際的經濟調節措施,對可能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擇機實施。
變化:這次把原“意見征求稿”的“實施征收交通調節擁堵費”改成“運用經濟杠桿調節交通流量”。整個方案正文部分不再提“擁堵費”三個字,只在方案解讀欄有一處提及。
解讀:靳文舟教授表示,他本人支持通過收取擁堵費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方向,但征收時機值得考慮,要等到公交、地鐵發展到一定程度,滿足一些參數,如“單程上下班基本出行時間如果不超過45分鐘,可以收擁堵費”。
韓志鵬則通過微博表示,廣州暫不開征擁堵費只是在做“技術儲備”,一是配套措施尚未到位,二是怕車主不理解;三是有風險,畢竟國內還沒有任何其他城市做示范。
市交委發展規劃處處長沈穎說,擁堵費在定稿中保留,具體細則下一步將研究。如果實施擁堵費,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要有相應行政法規性文件支撐和相應報批程序,要依法報省政府批準;第二,要采取信息化辦法,以免因收費造成新的擁堵;第三,明確收費所得資金的使用用途,目前國外比較通行的做法是用于改善道路交通,尤其提高公共交通系統服務水平等方面。堅持開展相應的研究,可能需要較長時間的科學論證,尤其涉及到擁堵收費的區域、對象、時段、額度、方式等,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研究,“目前我們也在積極開展這方面的研究,以便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將來有可能的需要”。
2012年開始推進停車場差別化收費
不再提“適時適度提高停車收費標準總水平”,擁堵點現場疏導方面提高對交警要求
措施:優化調整停車場差別性收費。利用價格杠桿,引導個體車輛多選擇城市外圍停放,引導市民盡可能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2012年開始,進一步推進停車收費標準差別化政策,提高停車位的使用效率,研究試行住宅配套停車場也按區域級別實行差別性價格政策的可行性,適時調整我市收費區域級別劃分,并加強和規范對占用道路停車經營的管理。
加強對交通擁堵點的現場疏導。一是成立市一級交通秩序整治專業隊,交通高峰時段作為快速疏導交通機動力量,加強中心城區主干道、交通易堵塞節點的疏導;二是制定工作預案,提升道路排障救援水平,對中心城區主干道和高架道路實行全天候監控,遇有車輛拋錨、交通事故或其他應急事件時,確保警力和牽引車在15分鐘快速到達現場疏導和救援;三是對排查出來的中心城區交通擁堵點,提前制定現場疏導工作應急預案;四是建立“分片管理”及四級勤務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路面民警執勤“見警率”和“管事率”;五是完善垂直指揮調度機制,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六是加強對中心城區專業市場周邊道路貨運車輛無序??康恼喂芾?。
變化:“征求意見稿”中有關“適時適度提高停車收費標準總水平,增加機動車使用成本”的提法被刪掉。
解讀:這次30條措施中,記者發現其中約10條有內容增加方面的改動,但多屬“微調”,最“提神”的主要是以上3條。與車民切身相關的“城區停車費將增加”問題明確“2012年開始,進一步推進停車收費標準差別化政策,提高停車位的使用效率”。此外,對交警和救援部門治理交通的時間要求也增加了一項細則,“遇有車輛拋錨、交通事故或其他應急事件時,確保警力和牽引車在15分鐘快速到達現場疏導和救援”。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