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孩子沒有春天?——寒門子弟為何離一線高校越來越遠

“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這一趨勢正在被加劇和固化。三十年來,國家的轉型在繼續,但底層個體命運的轉型,卻在逐漸陷入停頓。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劉星 馬曉旭

“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這一趨勢正在被加劇和固化。三十年來,國家的轉型在繼續,但底層個體命運的轉型,卻在逐漸陷入停頓。

“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表明,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僅占17%。

拿到班級花名冊時,陸銘注意到了大多數同學沒有留意的一個細節——全班60多位同學,農村籍學生只有5個左右。

作為北京大學某文科院系2009級1班的班長,陸銘此前一直以為,通過高考選拔獲得中國這所頂尖大學通行證的同齡人,多數該有著和他類似的成長經歷:出身農村,家境貧寒,獨立自強,品學兼優。

這是這名來自四川的22歲寒門少年從小被灌輸并認定的世界觀:知識改變命運,逆境輩出英杰。

現在,手上的花名冊顛覆了他的信仰。而這正是眼下中國名校生源變遷的縮影。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云杉統計1978~2005年近30年間北大學生的家庭出身發現,1978~1998年,來自農村的北大學子比例約占三成,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社科2010級王斯敏等幾位本科生在清華2010級學生中做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占總人數的17%。那年的高考考場里,全國農村考生的比例是62%。

不僅僅是北大清華。教育學者楊東平主持的“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調研得出,中國國家重點大學里的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開始不斷滑落。

2008年12月,總理溫家寶在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中也感慨,“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里農村的孩子幾乎占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本來經濟社會發展了,但是他們上高職、上大學的比重卻下降了。”

哪些障礙,墊高了陸銘這樣的孩子考入名校的門檻?封鎖了他們努力向上攀爬的通道?知識改變了陸銘的命運,可絕大多數寒門子弟還有機會改變自己命運的嗎?

在北大校園,陸銘鮮有同鄉,畢業于縣級中學的他也沒校友可聚,他是傳奇,但成了孤獨的傳奇——眼下,什么樣的年輕人才最有可能上北大清華?

四川漢源古路村小學舉行升旗儀式,這些孩子中有多少人能最終進入大學,完成“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寒門少年都去了哪?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社科系講師晉軍指導了他的學生完成對清華生源狀況的調研。在課堂上,他也常對學生做隨機調查,提問包括來自的地方,父母的職業,上大學前去過的最遠的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