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死刑】云南高院的中國式處境
如果最高法院也認為李昌奎罪不至死,維持一審死刑判決的云南高院或許不會受到輿論所指,但可能走入另一種境地:在死刑案件的審理上,推矛盾、拖后腿、出錯案。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賀文婷 沈茜蓉
編者按:
從藥家鑫案,到李昌奎案,公共輿論又一次因死刑存廢發生白熱化爭議。法官到底在依據什么判定生死,到底有哪些復雜因素左右著法院理解“慎殺”政策,民眾對死刑的看法到底在發生哪些微妙的變化?與中國的制度、文化有巨大差別的異國民眾,又是怎樣來理解死刑?本專題均作了探究。它也許無法給讀者明確的答案,但或可帶給你獨到的視野。
如果最高法院也認為李昌奎罪不至死,維持一審死刑判決的云南高院或許不會受到輿論所指,但可能走入另一種境地:在死刑案件的審理上,推矛盾、拖后腿、出錯案。
李昌奎殺人案在云南省高院的再審,可能對中國司法控制死刑產生更大的影響。有學者認為,以后對死刑案件,法官判死緩可能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不出雜音、不推矛盾、不拖后腿、不出錯案——云南高院對死刑案件審理的“四不”目標,正因為李昌奎案受到考驗。
李昌奎奸殺同村少女王家飛,并殺害王家飛的弟弟,一審被判死刑。二審中,云南高院以本案系民間矛盾激化引發,且被告人李昌奎存在自首情節為由,改判死緩。外界反映激烈:“這種案子不判死,什么案子能判死?!”
倡導案后答疑的云南高院,先后出動兩位副院長解釋改判緣由,招來一波更猛的網絡討伐。
2011年7月16日——距離副院長田成有說出“這個案子十年后會是一個標桿”僅三天之后,云南高院決定再審此案。
2011年7月16日,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向李昌奎案件被害人家屬送達了再審決定書,對該案決定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再審,目前該案正式開始進入了再審程序。 (CFP/圖)
復雜的死緩
如果云南高院的法官們維持一審死刑判決,按程序把案件上報最高法院復核,他們不會面臨這么多雜音,一切相安無事。
接下來的問題交給最高法院。那么,最高法院的法官們是否鐵定會核準李昌奎的死刑?他們會不會和云南高院一樣刀下留人?
最高法院刑庭的一位法官表示,李昌奎案目前披露的情況,確實存在幾個他們一般考慮不殺的因素,比如民間矛盾激化引起、沒有預謀、有自首情節,“全案材料我沒有看過,不好判斷”。
“如果被告人有法定的從輕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