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是生意,現在是意義”——“7·23”事故航拍志愿者的故事
在災害應急救援中,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可以在政府不擅長、不到位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民間志愿者航拍“7·23”動車追尾事故現場就是其中一例。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史秋娟 胡清
編者按:
在災害應急救援中,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可以在政府不擅長、不到位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民間志愿者航拍“7·23”動車追尾事故現場就是其中一例。
志愿者陳斌全副武裝,準備起飛,此前他第一時間航拍了“7.23”事故現場。 (南方周末記者 鮑小東/圖)
自2009 年以來,陳斌多次航拍藏在溫州這個城市陰暗角落里的工業污染源,供媒體曝光。 (南方周末記者 鮑小東/圖)
陳斌全副武裝,在鏡頭前擺著各種姿勢,然后駕駛動力傘在溫州甌江上空飛行。7月31日的這次飛行,他是專門滿足記者們的需要。
而一周之前的7月24日,他駕駛動力傘,是為了航拍“7·23”動車追尾事故現場。之后,他成為媒體競相采訪的對象。一周時間內,他先后接受了100多家媒體的采訪。
和陳斌一樣人氣大漲的是由他任隊長的空中搜救隊,其由5艘動力傘組成,隸屬于蒼南縣壹加壹應急救援中心(以下簡稱“壹加壹”)。“壹加壹”是全國首家登記注冊的民間應急救援組織。
一整套動力傘價格大約8萬元,訓練費也不菲。因此,動力傘玩家多為富人。這支獨特的空中救援隊中,陳斌是溫州當地一家保險公司職員,其他幾名隊員中有3人是私營企業主,1人為溫州市財政局職員。
溫州多富人,聞名于外的是炒房團、炒煤團等。在“7·23”事故中,陳斌和“獻血團”已些許改變了外界的看法。遺憾的是,在這個富庶之地的“壹加壹”卻時常面臨經費的壓力。
“要堅持長期做公益,真是難上加難。”陳斌說。
航拍“7·23”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