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記女人當不了音樂家的歷史—— 挪威佛爾德民間音樂節側記

創辦于1990年的佛爾德民間音樂節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今年的主題是“女性的世界”。音樂不僅僅是美麗的藝術,它還能幫助我們改變社會。

責任編輯:李宏宇 姜弘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李倩 楊海泉

大雨瓢潑的夜晚,將近10點,北歐的天空還是白色的。大巴在綠樹環繞的鄉間公路上行駛,路邊上漲的河水變得湍急。2011年7月的一天,挪威佛爾德市22公里以外的一個小鎮,正在舉行一場音樂會。

音樂會在鎮上一間兩層樓的木屋里進行,這是一所鄉村美術館,木板墻上掛滿了當地藝術家的作品。不大的房間只能容納五十余人,幾排長凳上已經坐滿了聽眾。演出區只是一個窄窄的空間,觀眾和表演者可以最近距離地交流。敞開式的二樓有不少聽眾趴在護欄上俯瞰演出,沒有座位的聽眾干脆就坐在外間點著蠟燭的圓木桌旁傾聽。

狹小的空間里,風雨打濕的衣服很快就干了。當晚演出的有歐盟“天才計劃”的青年人,以及來自挪威、意大利、愛沙尼亞等國家的樂隊和組合。

挪威的組合由手風琴、吉他和小提琴組成,年輕的小提琴手在演奏時,雙腳像美人魚一樣在地板上一起一伏地打著舞曲的節拍,觀眾們也在座位上用雙腳打著節拍應和,這個動作在后面幾天挪威音樂家表演時都可以看到。

音樂家們都有出眾的歌唱天賦,臨近演出結束,愛沙尼亞組合的領隊干脆也跳上臺去,和樂手們一起引吭高歌起來。

觀眾在鄉間美術館可以零距離欣賞音樂家表演的民間音樂 (南方周末記者 王寅/圖)

時近子夜,這邊廂熱烈的演出還在進行,與美術館相連的幾間木屋里還供應著熱氣騰騰的肉湯、蔬菜、咖啡和茶。

回程的大巴上,后座的一位乘客撥弄起口弦琴,顫抖的琴聲和車外的風雨聲混合在一起。

這是在挪威小城佛爾德(Førde)舉行的民間音樂節。從卑爾根出發向北150公里,穿過峽灣、高山、冰川、森林和瀑布,來到青山翠谷中一個寧靜的小鎮,這就是佛爾德。

如果不是這個音樂節,會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只有一萬人的小鎮呢?

旅居加拿大的中國琵琶演奏家劉芳在音樂節上演奏了惟一一首器樂曲 (南方周末記者 王寅/圖)

女人可以幫助我們穿越生活的沙漠

7月7日至10日,每天上午到子夜,音樂節的演出都排得滿滿的。佛爾德民間音樂節今年邀請了三百多位音樂家前來演出,小鎮的教堂、廣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鄺立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