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襖中的秘密——陳白塵女兒回憶父母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那晚,她親手為爸縫制了一件中式的棉襖,只為在那個硬領里藏匿起她的家書!我不放心,悄悄地問媽:“爸怎么會知道棉襖中的秘密?”媽只回答了我一句話:“心有靈犀一點通!”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李倩

那晚,她親手為爸縫制了一件中式的棉襖,不為別的,只為在那個襯有袼褙的硬領里藏匿起她的家書——一封足足寫滿了六張信紙的家書!我不放心,悄悄地問媽:“爸怎么會知道棉襖中的秘密?”媽只回答了我一句話:“心有靈犀一點通!”

也許是爸頭上的光環過于耀眼了吧,媽被我長時間地忽略了;也許是媽本人的經歷過于平凡了吧,我始終不曾探問過有關她的一生。

那是一個凄風苦雨的夜晚——爸剛去世不久,媽說她睡不著,想跟我說說話,于是我第一次親耳聽到媽講述她自己的故事。

“我一生信奉的是‘愛情至上’。”她這樣開的頭,聲音很低,卻沒有絲毫的遲疑,“我知道,你們這代人是不能理解的,甚至會看不起我……”

“嫁給你是我自愿的,吃苦受窮也是我自愿的”

什么是“愛情至上”,我們這一代的確已無法理解了。但媽對爸的“至上”卻深深打動了我,不久我在《自有歲寒心——陳白塵紀傳》一書中,記下了他們倆從相識到相戀的過程:那是1939年,爸因養傷的需要,來到重慶歌樂山中一個名叫高店子的小鎮上——

……主人楊英梧年紀不大,卻已有了一兒一女。他的妻子叫金淑華(這是媽以前的名字,跟爸結婚后改名為金玲,是爸給他起的),不多言不多語,吃飯時總愛用那雙深邃的大眼睛時不時地對著新來的客人瞅上一眼,里面蘊藏著的是好奇,是崇敬,當然還有對外面世界的渴望與遐想。

陳白塵(1908-1994),劇作家。代表作有《升官圖》、《烏鴉與麻雀》、《大風歌》、《阿Q正傳》等,“確立了政治諷刺喜劇于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國現代戲劇史稿》“這個女子真單純,真年輕,就像是一名剛剛邁出校門的女學生!”——這是這家女主人給我爸留下的第一眼印象。

“你今年多大了?”一次楊英梧不在家,我爸忍不住向她開了口,盡管他明白隨便打聽女士的年齡是不禮貌的。

“21歲,屬馬,1918年生。”

“這么年輕!那你……”我爸似乎不知足,還想再知道點什么。

“是父母之命!就連高中都沒有讓我讀完……”“女學生”的那雙大眼睛黯淡了下去,她默默地低下了頭。

我爸一下子慌了:“真對不起,不該問你這些。”他趕快掉轉話題,希望能讓對方快活起來:“……是啊,我看楊英梧還是很愛你的。”

“不,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愛情!”“女學生”脫口而出,竟令我爸大吃一驚。“我向他提出過好幾次離婚的要求,他都不同意!”這時“女學生”的眼圈已經紅了,她毫不掩飾地掏出了手帕。

后來,我爸終于一點一點地了解了她的身世——她是江西九江人,父親為當地一位資產頗豐的商人。由于姐姐欠了鎮江姓楊的人家一筆人情債,便動念要把自己的妹妹許給人家作媳婦。父母沒有反對——在重男輕女的年代里,女兒的婚姻并不需要他們去操太多的心。于是反抗、哭泣,甚至絕食,都沒有絲毫的結果,終于一頂花轎將金家的二小姐抬進了楊家的大門。那天她正發著高燒,但父親竟連一丁點的惻隱之心都沒有。

“我對楊英梧講,我什么要求都沒有,只請你把我出嫁時父親送我的二百塊錢還給我,我拿它去讀大學。”

“哦,你愛讀書?”我爸的興趣來了。

“陳先生,不瞞你說,你寫的劇本《虞姬》,我在初中時就讀過了。”“女學生”的眼里閃出一星光亮,但很快又黯了下去:“楊英梧就是不答應,他不讓我去考大學,他心里只有錢,而我也只是他的生兒育女的工具……”

這樣的談話一直斷斷續續地進行著,但我爸那只木箱子里的書卻被“女學生”一本又一本地讀完了……

這部書出版之后,我得意地拿回家給媽看。不料媽讀完后很生氣,只給我打了個70分。我明白了:我的筆只能描繪出當年的那個情景,卻無法闡述出媽心中的那個“至上”的內涵。

……再后來呢,則是楊英梧終于發現了他們兩人的秘密,不得不下&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鄺立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