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暗時間
每個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樣快,但每個人的生命卻不是。衡量一個人生活了多少年,應該用思維時間來計算。思維時間是人一生中占據一個顯著比例的“暗時間”。
如果你有一臺計算機,你裝了一個系統之后就整天把它擱置在那里,你覺得這臺計算機被實際使用了嗎?沒有。因為CPU整天運行的就是空閑進程。運行空閑進程也是一天,運行大數據量計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對于CPU來說同樣的一天,價值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大腦也是如此。
善于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我們經常聽說“心理年齡”這個詞,思考得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齡更大。有人用10年才能領悟一個道理,因為他們是被動領悟——只有在現實撞到他臉上的時候才感到疼,疼完了之后還是不記得時時提醒自己,結果很快時過境遷拋之腦后,等到第二次遇到同一個坑的時候早忘了曾經跌過跟頭了,像這樣的效率,除非天天摔坑里,否則遺忘的效率總是大過吃虧長的記性。善于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則能夠在重要的事情上時時主動提醒自己,將臨時的記憶變成硬編碼的行為習慣。
每個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樣快,但每個人的生命卻不是。衡量一個人生活了多少年,應該用思維時間來計算。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就呆在一個為他特殊建造的無菌保護室里,沒有社會交往,沒有知識獲取,度過了18年,你會不會認為他成年了?
認為時間對每個人是均等的是一個錯覺,認為別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如果你正在學習一門專業,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數來衡量,很容易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投入了不少時間,然而其實,“投入時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實際投入的是時間和效率的乘積。你可以“投入”很多時間在一件事情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