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門”前的官員們
雖然反腐專家說依靠“門事件”監督官員“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目前看,這種滑稽的事件一直保持有增無減的態勢——它們暗合著公眾的社會情緒,又往往具備一定的娛樂化傳播效應"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近期的官員“門事件”漸趨頻繁,不同事件間的示范效應也逐漸顯現。雖然反腐專家說依靠“門事件”監督官員“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目前看,這種滑稽的事件一直保持有增無減的態勢——它們暗合著公眾的社會情緒,又往往具備一定的娛樂化傳播效應
官員微博相約與女子開房遭圍觀。如今的“門事件”越來越有娛樂色彩。 (CFP/圖)
不出兩個月的時間,已經至少有6名官員碰到了“門”。
2011年6月中旬,廣州市白云區一街道辦主任劉寧身陷“艷照門”,多個網站、微博流傳了他裸聊的照片。其后不久,昆明市發改委收費管理處副處長成建軍、河南省汝陽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田漢文兩人“有圖有真相”的“艷照”又先后引發網民的熱烈圍觀。
還有兩起“開房門”——江蘇省溧陽市衛生局局長謝志強在微博上與情人調情相約開房被發現,而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法院院長范海濤疑似與某女官員“開房”的過程則被監控錄像視頻拍下,發到網上。
近日,一出“短信門”又上演。一位網民發帖稱撿到一部手機,其中有與情婦的“激情”聊天記錄,該手機被指為貴陽市地稅局辦公室主任王先貴所有。
事發后,根據官方消息,以上6人均接受了調查,其中3人已經被免職,有的還將因違法行為接受處罰。
因形形色色的“門事件”落馬,已成為中國官場一種有趣的現象。雖然每年立案查處涉嫌職務犯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多達4萬人左右,而這些卷入“門”中的官員大多數違紀情況并不算最嚴重,但他們卻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成為公眾眼中的焦點官員。
“門”是如何“建成”的?
將丑聞,尤其是政治丑聞冠之以“門”的稱呼,起源于美國的“水門事件”。該事件揭露了時任美國總統的理查德·尼克松在競爭對手民主黨的總部水門大廈內安插竊聽裝置,打探競選對手備戰選舉情況的丑聞,并最終導致尼克松成為史上第一位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