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像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群孩子”——美國高中生中南海訪問記
在中國權力腹地中南海,平日向來自由爛漫的美國孩子的一言一行卻表現得比中國孩子更加“中國”。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梅蘭
17歲的美國女生艾米麗用這樣三句話來形容她和伙伴們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親密接觸:“今天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天。中南海很美。胡爺爺很酷。”
在中國權力腹地中南海,平日向來自由爛漫的美國孩子的一言一行卻表現得比中國孩子更加“中國”。
2011年7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中南海會見美國佩頓中學訪華師生。這是胡錦濤向恰逢當天生日的女生麥肯茜贈送生日禮物。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圖)
“不是每一個17歲的孩子都有機會見到如此大國的主席,但2011年7月15日就是我夢想實現的一天。”美國芝加哥佩頓中學的女生喬玎在博客上這樣記錄。這一天,喬玎和她的很多同學、老師是在中國北京的中南海度過的,接待他們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佩頓中學與中國頗有的淵源。全美唯一一所面向中小學生的孔子學院就落戶在佩頓中學;2008年8月8日,佩頓中學男聲合唱隊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2011年1月21日,胡錦濤訪問美國期間曾到訪佩頓中學,正是在這次訪問中,胡錦濤向佩頓中學師生發出了訪華邀請。
7月11日,佩頓中學二十多名師生開始了中國之行,途經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泰州等地。然而最令美國孩子們忐忑的就是7月15日,與中南海那個傳說中的“紅色宮殿”的主人胡錦濤主席親密接觸的一天。
美國孩子的“超現實美夢”
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國國務院的辦公地點,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政治生活的心臟。即便對于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最直接的印象恐怕也就是新華門影壁上遠遠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
“要走進中南海絕非易事。”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國問題學者白潔明1999年在《時代》周刊上這樣寫道。對于有幸近距離接觸“神秘”中南海的人,這絕對是一件令人興奮不已的事情。隨德國總統克勒訪華的女記者吳安莉(Adrienne Woltersdorf)曾有幸作為三位外國記者之一,獲準進入中南海。激動異常的吳安莉用手機拍下一景一物,在推特上向全世界直播中南海見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