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10811)

其實,何止是“對黨員公開點名批評領導干部設置障礙”、“黨內形成了若干批評禁區”,這些問題在更大的范圍內也是存在的。

責任編輯:史哲 助理編輯 陳斌 實習生 陳建宇

(2011.8.3-8.9)

No.1 為什么黨內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少

《學習時報》,2011年8月8日,作者:劉益飛

(原文摘編)所謂“黨內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少”,主要指的是放到“桌面”上的批評聲音越來越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一些黨的領導干部錯誤地認為,黨內批評多了不利于穩定和團結、不利于黨的形象和大局,甚至會給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提供攻擊黨的口實,不利于社會穩定。

比如,對黨員公開點名批評領導干部設置制度障礙。大會發言稿不能有批評領導的內容;小會上的批評不寫入大會簡報。對愛提意見的黨員,盡量不使其當選黨代表。甚至如鄧小平所說:“一聽到群眾有一點議論,就要追查所謂‘政治背景’、所謂‘政治謠言’,就要立案,進行打擊壓制。”

某些黨的領導干部囿于自身利益而本能地排斥黨內批評。例如,擔心批評會揭露矛盾、影響政績,沖擊自己的權力、地位及種種既得利益。

于是,黨內形成了若干批評禁區。例如,對仍在位的領導的決策失誤不能批評,對領導干部搞歌功頌德及個人崇拜不能批評,對領導干部的特權問題不能批評,對領導干部任人唯親、用人失誤不能批評,對領導者在利益問題上涉嫌暗箱操作不能批評,對領導干部不能公開點名批評,等等。這些禁區,在黨內生活中早已形成一種習慣性的壁壘,誰若去觸碰,“領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此外,由于“報喜不報憂”的不良風氣在黨內有著長期的消極影響,由于在黨內生活中還缺乏講真話的氛圍,特別是在不少黨內生活中存在著“講真話的遭殃,講假話的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鄺立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