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中國,再多“印象”也不為過?——從“印象”系列到《希夷之大理》
《印象·劉三姐》在中國首創”實景演出”,之后各地紛紛效仿。至2011年7月的《希夷之大理》,批評聲不絕于耳,直指“實景演出”對環境、地貌、人文的破壞,有學者疾呼“大型實景演出要降溫”。
責任編輯:姜弘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李倩
我不同意外界對實景演出的指責,地方政府蓋一個劇院,拍一個電影大片、電視劇,投入上億很正常,但只能演幾個月。
我們的實景演出要演幾年時間,天天演,它的盈利性比電影、電視劇高,投資風險相對比較小,如果成本控制得好,節目質量有保證的話,實景演出是一定能賺錢的。
——梅帥元(實景演出創意人)
山水實景作為一種很獨特的實景演出和影像結合的藝術樣式,全世界可能還沒有這樣的范例。
我們要為人服務。大家有娛樂,有消費,讓當地政府、當地人有錢賺,但同時也有美的享受,也很健康,也很快樂,還很和諧。
“印象”系列每個地方的主題、內容是不重復的,不僅藝術不重復,風土人情、人文景觀、時代風貌,都不重復。跟美國迪士尼不一樣,我們是復制,更是創新。
——張藝謀
《印象·大紅袍》公演一年多來,共演出三百多場,接待觀眾超40 萬人,經濟收入五千多萬,利稅一千多萬。 (印象公司/供圖)
“今天?淡定?淡定個狗哇!”2011年7月6日9時43分,王潮歌用iPad發了一條微博。
這天晚上,陳凱歌的《希夷之大理》大型實景演出在云南大理古城東北側的水庫上演。而此時,《印象·劉三姐》策劃人梅帥元導演的大型實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已經在河北承德上演快一個月了。
2003年,《印象·劉三姐》,一炮打響,這種以山水為實景舞臺的演出,開始星火燎原,至今已經走紅大江南北。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三位電影導演,久石讓、譚盾、易中天、于丹、紀連海等文化人,都先后涉足“實景演出”這種藝術形式。
2003年,《印象·劉三姐》,廣西桂林 (印象公司/供圖)
演出為什么一定要有舞臺呢?
在《印象·劉三姐》出現之前,中國的舞臺藝術里并沒有“實景演出”這個詞匯。
“實景演出”這個創意是梅帥元最早想出來的。1998年夏天,他擔任廣西省壯劇團團長,領著劇團在甘肅省巡回演出。他們沿著絲綢之路,在一望無際的沙漠里出沒。也許是窗外昏黃不變的色調讓梅帥元厭倦,坐在大巴車上走了七天的他想起了青山綠水的桂林——漓江兩岸成片的梯田,江水夜間的漁火,村莊裊裊的炊煙,江畔洗衣的村婦,岸堤上吃草的水牛。
“我當時就想,演出為什么一定要有舞臺呢,這一望無際的沙漠,為什么不能當舞臺?漓江的青山綠水,不也是天然的舞臺嗎?”隨后的幾天里,他一直為這個想法而激動?;氐綇V西后,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能否以漓江山水為舞臺背景,以廣西流傳千年的劉三姐為主題,上演一出桂林山水靈魂的歌舞表演,請張藝謀來導演?”
梅帥元為自己的這個想法興奮了好幾天。他想到歌舞表演,也是因為在美國考察的經歷——百老匯經典劇《貓》、《西貢小姐》、《美女和野獸》,上演幾十年,劇場仍然座無虛席,門票往往都要提前預訂。這深深地刺激了梅帥元,這些年來,他一直為劇團的生存而發愁。
梅帥元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一份策劃書,遞交給廣西文化廳有關領導。在得到批示后,梅帥元拿著20萬元啟動資金,赴京找到了正在太廟執導《圖蘭朵》的張藝謀。
“我當時想的導演就是張藝謀,因為他有足夠的品牌力量,有才華,能夠吸引市場和觀眾。”
剛剛玩歌劇的張藝謀被梅帥元“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