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倫承認警方誤判騷亂
英國議會8月11日上午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應對騷亂,首相戴維·卡梅倫就損失情況、進一步措施以及對受損者的賠償等問題向議會作出陳述。他承認最初投入警力太少,稱警方將最初的騷亂誤判為一個“公共秩序問題”,而非“犯罪問題”,并承諾將提供2000萬英鎊協助受害商家。
英國議會8月11日上午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應對騷亂,首相戴維·卡梅倫就損失情況、進一步措施以及對受損者的賠償等問題向議會作出陳述。他承認最初投入警力太少,稱警方將最初的騷亂誤判為一個“公共秩序問題”,而非“犯罪問題”,并承諾將提供2000萬英鎊協助受害商家。
高壓水槍仍待命
隨著英國加強警力戒備,倫敦等城市連日來發生的騷亂逐漸趨于平息。據英國媒體報道,卡梅倫在議會召開緊急會議時說,由于警方一開始誤判情勢,將最初的騷亂誤判為一個“公共秩序問題”,而非“犯罪問題”,事發時街上值勤的警察太少,同時使用的策略也沒有發揮效果,導致騷亂一發不可收拾。
卡梅倫稱,16000名警力將持續警戒到周末,高壓水槍等仍待命,將全力支持警方和法庭的任何需要。警察也將被賦予更多權力,如搜查可疑的戴面具者。
倫敦副警長卡文納說,警方手持上百張搜索票,從8月10日晚起,逐一搜索居民區和可疑地點,追緝這一連串街頭暴行的發起人。
卡梅倫表示,暴徒偷竊、搶奪、暴力破壞甚至縱火完全是犯罪行為“絕不能讓恐懼之感存在于在英國的街道,一定要重振法律秩序,”他說。
卡梅倫在緊急會議上承諾將把打擊街頭非法團伙、確保民眾安全作為政府的優先要務,稱騷亂者將遭到抓捕并受到懲罰。
數字
截至8月11日,已有超過1500人在英國騷亂中被捕,其中倫敦922人(401人因暴力行為和擾亂公共秩序被指控),伯明翰330人,曼徹斯特和索爾福德140人。
要點
●警方最初將騷亂誤判為“公共秩序問題”,而非“犯罪問題”。
●政府將賠償財產遭騷亂者破壞的個人和商家,即便他們沒有投保。
●今后考慮軍隊協助,分擔警方部分工作,以便更多警察到第一線。
承諾賠償民眾損失
卡梅倫預測騷亂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高達2億英鎊,但他承諾將全力幫助受損商家和居民重建。他表示,在騷亂中受到損失的每個人都將得到賠償,并將申報時間從通常的14天延長至42天。他說,政府將設立2000萬英鎊的商業支持計劃來幫助商業重建,對于無法付稅的商家,政府也可以讓他們延后付稅,協助他們渡過難關,另撥款1000萬英鎊幫助地方議會清理街道,同時也將保險業的損失進行支持。
對于部分民眾主張政府應派遣部隊維安鎮暴的想法,卡梅倫稱不會向軍方求援,但他同時表示,當未來有潛在危險時,為了確保所有地區的安全,會考慮讓部隊分擔警方的部分工作,讓更多警察可以到第一線維安。
針對暴徒利用社交網絡發動騷亂的行為,卡梅倫說,自由交流信息原本是件好事,但如果使用不當,就必須被制止。英國政府、警方及情報正在檢討社交網絡在騷亂中扮演的角色,商討必要時是否應該切斷通訊網絡。
反思:倫敦騷亂緣由幾何
一場主要是年輕人參與的騷亂何以幾近失控并蔓延至多個城市?其中原因值得反思。
一、政府反應遲緩
針對政府的表現,英國主流媒體和民眾給出了評判?!督鹑跁r報》刊文指出,卡梅倫對局勢嚴峻性的認識過于遲緩。尤戈夫調查公司的最新民調顯示,多數英國民眾認為,政府對騷亂的反應“非常差”。
二、警方處置不力
有分析人士認為,過去幾天的騷亂表明,參與平息騷亂的英國警員人數明顯不足,而且警方似乎不愿對騷亂者采取強硬手段。
倫敦警察局一些警官透露,在8月8日晚騷亂幾近失控之前,他們接到的命令是“站著并觀察”,而不是強力應對。在形勢急轉直下之后,警方才改變了策略,同意派武裝車輛驅散一些地區的暴徒。
三、手機網站推波助瀾
人們注意到,無線通訊工具和互聯網的使用在倫敦騷亂蔓延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8月7日開始,“砸爛商店、享受免費商品”,“制造混亂、搶走東西”等煽動性信息就在倫敦各地年輕人的手機上出現,還公布了集結作案的時間和地點。
《經濟學家》雜志副主編鄧肯提醒:“過去幾天的事態表明,技術是沒有道德的,它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擾亂國家的穩定。”
四、騷亂背后原因多重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騷亂雖然看似突發事件,鬧事者缺乏明確目標與訴求,但癥結還是在于英國社會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通過此次騷亂,可以發現歐債危機正使歐洲政治生態與安全形勢悄然發生變化。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