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僵局迫尼泊爾總理辭職
尼泊爾總理賈拉納特·卡納爾因制憲會議、即議會遲遲不能制定新憲法并就和平進程達成一致,8月14日晚向總統拉姆·巴蘭·亞達夫遞交辭呈。根據尼泊爾臨時憲法,亞達夫將要求卡納爾擔任看守總理,直至新總理產生。
尼泊爾總理賈拉納特·卡納爾因制憲會議、即議會遲遲不能制定新憲法并就和平進程達成一致,8月14日晚向總統拉姆·巴蘭·亞達夫遞交辭呈。
談判失敗
“我已經遞交辭呈,為組建全國一致認可的政府鋪路,”卡納爾告訴媒體記者。
卡納爾現任執政黨之一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主席。他的媒體顧問蘇里亞·塔帕說,卡納爾與制憲會議其他政黨領導人談判失敗,不得不辭職。“直到最后一分鐘,他都在努力凝聚共識。但各黨未能就起草憲法與和平進程達成一致,所以他辭職,”塔帕說。
卡納爾8月早些時候承諾,如果8月13日前制憲與和平進程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就辭職。德新社報道,卡納爾稍后推遲辭職時間,但8月14日議會全體會議開了一整天后依然未見達成共識的跡象,卡納爾決定當晚遞交辭呈。
卡納爾定于8月15日在制憲會議發表講話,正式宣布辭職。
根據尼泊爾臨時憲法,亞達夫將要求卡納爾擔任看守總理,直至新總理產生。
僵局持續
卡納爾現年60歲,2011年2月在另一個執政黨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支持下當選總理,結束了制憲會議連續7個月、16輪投票選不出總理的局面??{爾當選后建立由尼共(聯合馬列)、尼聯共(毛主義)等三個政黨組成的執政聯盟,承諾組建民族團結政府。由于議會政黨分歧,這一承諾未能兌現。
尼泊爾制憲會議2008年成立,原定2010年5月28日結束任期,但黨派爭斗導致遲遲無法完成起草新憲法和完成和平進程等基本任務,不得不延長一年任期。
2011年5月29日,制憲會議宣布把任期再延長3個月。根據議會政黨達成的協議,卡納爾將辭職,但具體時間不確定;起草新憲法和平進程應在3個月內完成。
制憲會議未能就和平進程達成方案,癥結之一是如何安排1.9萬多名原由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領導的武裝人員。尼共(毛主義)是尼聯共(毛主義)的前身。
法新社報道,尼聯共(毛主義)希望能把這些人整編為政府軍,但軍方將領和在野黨、制憲會議第二大黨尼泊爾大會黨反對。反對者要求尼聯共(毛主義)首先解除武裝、解散軍營。
擔心動蕩
尼泊爾2006年結束持續10年的內戰后,許多人對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感到樂觀。但尼泊爾政局自尼聯共(毛主義)領導人普拉昌達2009年5月辭去總理職務以來陷入動蕩。一些政治分析師擔心,政治僵局將威脅戰后改革和發展。
尼泊爾政治時事月刊《評鑒》編輯賈拉克·蘇貝迪說,中間派的尼泊爾大會黨可能將負責組建新一屆聯合政府,“但我認為新政府不會延續超過3個月”。蘇貝迪把制憲會議進展緩慢歸咎于尼聯共(毛主義)內部“激進分子”,稱對方“阻攔推動和平進程的任何舉動”?!对u鑒》雜志為在野黨“發聲”。他警告說,由于民眾不滿加劇,政治僵局持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社會動蕩。“一些團體可能會尋求利用民眾的挫敗感,發起抗議,試圖使國家不穩定。”
路透社報道,尼泊爾眼下電力短缺,通貨膨脹率接近兩位數。近段時間,不少民眾數度走上街頭,抗議制憲會議缺乏進展。
2008年5月28日,尼泊爾制憲會議舉行首次會議,宣布尼泊爾為聯邦民主共和國,同時終結君主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