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虧損,民營快遞補償?
郵政普遍服務本應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其中之虧損也應由政府財政彌補,而不是轉嫁到民營企業頭上。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鄒雨茉
郵政普遍服務本應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其中之虧損也應由政府財政彌補,而不是轉嫁到民營企業頭上。但事實是,國家財政部和國家郵政局已經就此展開調研。
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細則將于2011年9月出臺的消息正廣為流傳。一個多月前,國家財政部和國家郵政局就已啟動了基金征收的調研工作,財政部提出了每單5毛錢的征收標準。
一旦征收細則確立,這意味著國內民營快遞企業將為國有郵政系統的虧損付出一筆不菲的補償。此前,這些虧損是由財政部提供補償。
所謂“郵政普遍服務”,是指我們只需花1塊2毛錢,就可以從北京寄一封平信到西藏邊遠地區的一個牧民家里。提供這種服務的一般是國有的郵政系統。這種服務一般不賺錢,所以按照國際慣例,政府會直接給予財政補貼,或者通過征收基金彌補虧損。
當然了,基金來源不是向個人征收,是向中國所有快遞企業征收(是否包括郵政系統的國有企業尚不確定),即使他們抱怨這是“雙重稅收”。
這筆錢的征收依據是,2009年10月實施的新郵政法寫入了“設立普遍服務基金”的條款。
按照中國快遞咨詢網的數據,2010年中國快遞共29億票,行業收入700億元左右,平均利潤率為3%-8%。一年行業的整體利潤只有40億到50億元。如按每票0.5元來征收,每年將有近15億元的普遍服務基金。一年征收的普遍服務基金就相當于行業整體利潤的1/3。
一些新晉物流巨頭明確表示反對。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說:“殺雞取卵也要是一只成熟的母雞才行,而民營快遞只是一只剛孵化的雛雞,還沒卵呢!”
國家郵政局方面對南方周末記者的回應是,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于8、9月出臺的消息系誤傳,而且郵政局沒有提“5毛錢一單”的說法,最終的征收標準也“不太可能”是5毛錢。而財政部則拒絕接受采訪。
2010年中國郵政集團躋身世界5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鄺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