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20110818)
在臺灣,近年來的10位新聞局長全是40歲上下,最年輕的才34歲,精力充沛,又有一定閱歷,與記者互動,不容易落下風。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請選這樣的發言人
◆回應“新聞發言人的作為”(2011年8月4日《南方周末》自由談)
據報道,王勇平不再擔任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發言人是本部門形象化妝師,言行容易被人放大檢視,雷區重重。對該選怎樣的發言人,我提兩條建議。
一、年輕些。在臺灣,近年來的10位新聞局長全是40歲上下,最年輕的才34歲,精力充沛,又有一定閱歷,與記者互動,不容易落下風。即使微博/Facebook兇猛,年輕的發言人也會用很潮的方式跟網友交流,并且善于“沒事找事”設置議程,有事時提前“喂料”來止血。臺灣2011年就有5位前局長投入選戰,前途看好——可見這個職位很能鍛煉人。
二、擅長演辯。面對外界凌厲提問,發言人不僅要有問能答,而且無論何種問題,都要答得讓人“不管信不信,你都要信”。馬英九有個29歲的發言人殷瑋,不僅能幫忙寫講稿,2010年他參加辯論會,抽中題目要批評馬英九政策,他一樣說得頭頭是道,拿了冠軍。這技巧,發言人真該都學學。
(福州 倪政興 福建新聞頻道制片人)
政府責任不清,污染事件不止
◆回應“環境污染事故很熱,‘破壞環境罪’很冷”(2011年8月11日《南方周末》評論)
早在1989年,全國人大頒布的《環境保護法》規定,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質量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