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孩子遭遇問題學?!蚬ぷ拥軐W校的另一面
當地方政府將打工子弟基礎教育完全甩給市場之后,失去監管的民辦學校一心逐利的一面被放大。在以弱勢群體面目出現的辦學者身后,有著大量不為人知的暗處。
責任編輯:王剛 曹筠武 實習生 沈茜蓉
在一輪又一輪的取締、轉學的喧嘩中,城市打工子弟如羊群一般地被放逐于城市的邊緣地帶,在體會知識的樂趣之前,他們過早地品嘗到人生的冷暖。
當地方政府將打工子弟基礎教育完全甩給市場之后,失去監管的民辦學校一心逐利的一面被放大。在以弱勢群體面目出現的辦學者身后,有著大量不為人知的暗處。
在政府政策、投資辦學者、老師和學生三個群體的博弈中,教師和學生成了真正的弱勢方,他們的利益保障仍亟須破題。
2011年8月16日,北京海淀區東升鄉馬家溝,一小女孩抱著自己的衣物走出新希望實驗幼兒園,這里月底前就會拆除。 (浦峰/圖)
2009年冬天,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陳俊旭到北京一家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拍紀錄片,片子開頭的一幕就是學生在教室里燒書取暖??粗鹕鄵u曳吞沒課本,鏡頭后面的孩子們一臉興奮。這一幕代表了這一類孩子們的現狀——貧窮、絕望和教育上的失敗。
在過去十多年中,不斷有教育界學者和NGO組織呼吁北京市政府承擔起更多責任,但政策幾經波折,進展遲緩。而在畸形的政策環境下,單純以盈利為目的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同樣問題纏身,久受詬病。
不論是相關的政府部門,還是學校的投資者,都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改變這一切?,F在,隨著新一輪關閉潮的出現,民辦打工子弟學校的話題又一次被擺上桌面。
今年的北京打工子弟學校關閉潮從各區來看原因各異。大興區主要是因為4·25火災之后對違章建筑進行整改,石景山的學校大部分是面臨拆遷,海淀區騰退的四所學校中三所因為租賃合同到期,無法續約,一所位于南水北調工程蓄水池所在地,必須限期騰退……其背后是北京外來人口控制政策的延續。
再度觀察這一事件,不僅僅需要老調重彈,同樣需要對政府、校方、師生不同主體利益訴求的解析。
打工子弟學校的“創富奇跡”
一位辦學者講述學校的辛酸讓人落淚,而近兩年他回老家辦貴族幼兒園,一次性投資超過3000萬
2011年8月17日,北京海淀區東升鄉馬家溝,新希望實驗學校的家長在排隊領分流通知書。 (浦峰/圖)
打工子弟學校的困境并非一天兩天。起碼在十年前就有學者開始重視該領域,民間慈善力量的關注更是從未間斷。
比陳俊旭早六年,筆名“肉唐僧”的專欄作家徐志戎就到這類學??疾爝^。當時他在一家網站工作,請了一位校長做在線訪談,校長的拳拳愛心十分感人,隨后網站發起了募捐。
徐志戎的任務是把募到的錢發到學生手上。而校長則希望錢匯到學校賬戶上。同大部分民辦打工子弟學校家庭式經營一樣,該校管理財務的負責人就是校長的妻子,而校長本人就是學校投資人。
雙方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長時間爭執,最后徐志戎堅持了他的做法。不過在實際操作中徐志戎遇到了困難,大部分孩子隨打工的父母住在窩棚里,并沒有門牌號。徐志戎于是通過郵局將錢匯到學校地址,再寫明轉給哪個學生。
但后來他發現,校方并沒有把匯款單轉給學生,這些錢都逾期退了回來。他心中浮起一個疑問:“校方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郭宇寬一直擔心一個狀況:當地方政府將打工子弟教育完全甩給市場之后,失去監管、一心逐利的民辦學校是否也會像民營醫院那樣,演變成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
于是在2008年到2010年間,他帶領一個調查團隊在北京上海兩地展開了對1000個學生的跟蹤研究。研究的結論至少部分證實了他的擔憂,“越是教學條件惡劣,越是能博得同情,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捐助,民辦學校落入了惡性循環。”
因為是盈利性辦學,這些學校通常一個學期收800元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