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了革命,我們今天才有可能坐在這里”——勒克萊齊奧在上海
“對一個作家來講,可能是一種命運,實際上作家都是非常孤獨的。除此之外,寫作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有一些人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可以為他們說話,成為他們的代言者?!?/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李倩 楊海泉
筆和墨有時候比石頭還重要
“我非常喜歡今天早晨的這場雨,雨洗得樹都沉浸在幸福之中。”2011年8月17日下午,上海展覽中心,在勒克萊齊奧作品朗讀暨文學交流會上,小說家面對窗外這樣說道。這天上午,盡管突降暴雨,上海書展依然如期開幕。
身高超過一米九的勒克萊齊奧鶴立雞群,黑色襯衣,黑色長褲,腳蹬白色的球鞋,相比當年在大冬天穿著涼鞋去北京,有了不小的變化。
2009年12月,勒克萊齊奧第四次訪華。 (東方IC/圖)
朗讀會的安排和設計,與兩個月前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巴爾加斯·略薩的朗讀會如出一轍。勒克萊齊奧作品的出版商、99網上書城的董事長黃育海照例贈送了文房四寶。勒克萊齊奧的答謝詞簡單明了:“筆和墨有時候比石頭還重要,可以對抗暴力。”
上海戲劇學院教師王蘇朗讀了勒克萊齊奧的小說《流浪的星星》片斷。王蘇下場的時候,勒克萊齊奧通過翻譯表達了贊美:你朗讀得太好了,過一會我都不知該怎么讀了。
緊接著,翻譯家袁筱一朗讀了她翻譯的勒克萊齊奧的《非洲人》片斷。
勒克萊齊奧本人朗讀的是小說《奧尼恰》片段,他垂下眼簾,長長的淺色睫毛遮住了藍色的眼睛,舒緩、柔和、溫暖的男中音,傳遞出法語的音韻之美:
“樊當在游廊上一動不動,無法挪開他的視線。他僵直在那兒,瑟瑟發抖。他試圖呼吸,那片云仿佛已經穿透他的身體,填滿了他的肺腑。
雨水沿著鐵皮屋頂如溪流般流淌而下,在屋頂上如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