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溢油事故追蹤之五:渤海溢油,人禍所致

肇事者是在偷換概念,還是另有他因?為何一再封堵,卻屢現新溢油點?七部委聯合調查組將給出怎樣的事故調查報告?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渤海溢油人為因素特征逐漸浮現。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胡清

肇事者是在偷換概念,還是另有他因?為何一再封堵,卻屢現新溢油點?七部委聯合調查組將給出怎樣的事故調查報告?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渤海溢油人為因素特征逐漸浮現。

8月31日“大限”已至。溢油近三個月后,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最大海上油氣田溢油事故的調查結果即將公布,作業者康菲、合作方中海油和國家海洋局牽頭的七部委聯合調查組之間,進入了攻防角力的最后階段。

如果康菲不能按時“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聯合調查組將采取更嚴厲的措施。至于究竟是何舉措,國家海洋局拒絕透露。

截至8月29日,康菲稱“溢油源已被永久封堵……康菲計劃8月底前完成所有剩余油基泥漿的清理”。

似乎已經到了最后時刻,但真相還在逐漸抽絲剝繭中:監管者懷疑,肇事者以清理完C平臺附近海底油基泥漿為封堵溢油源的做法是偷換概念,而C平臺事故亦有較多證據指向為海底溢油,而非單純的“井涌、側漏”。在海洋石油地質專家和油井工程專家枯燥的技術分析中,B、C平臺事故的人為特征逐漸浮現。

七部委聯合調查組督促康菲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 (CFP/圖)

B、C平臺事故皆人為

8月29日,西南石油大學教授陳平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提出了“冷靜分析蓬萊19-3溢油事故”的觀點。陳平為油氣井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南方周末記者幾次聯系陳平未果。

據陳平的分析,蓬萊19-3油田,其油藏分布在地層內的多個層位,且油藏層深淺不一。若分層注水,難以實現,遂采取綜合注水——統一由注水井向地層全面注水。但不同油藏層的壓力不一,不加區分的注水,可能會使某些油藏層壓力過大,從而連通海底斷層。B平臺的事故很可能即在此列。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事故調查組一位核心成員透露,6月事故發生不久后,康菲曾表示B平臺溢油前渤海曾發生過海底地震,有將事故原因歸結為“自然原因”的企圖。7月底,康菲網站上一條海底探測技術的術語解釋中,再度出現了“B平臺的現象實際上是一個自然發生的現象”。南方周末記者致電康菲詢問后,這一說法隨即被刪除。

隨后針對B溢油點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