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沒能力時需要WFP介入”——訪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中國區代表布雷特·里爾森
2011年,中國對WFP行動的捐款已經是去年的五倍。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正在加快步伐應對國內發展挑戰的中國,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他國人民展現出了誠懇的關心。
責任編輯:史哲
60年不遇的饑荒和旱災,讓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亞、吉布提、肯尼亞和索馬里超過1200萬人面臨饑荒的威脅。從2011年7月至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已累計為800萬災民提供食物。WFP正計劃將援助范圍擴大,把受災地區1300萬人口中的1150萬納入援助范圍。
美國人布雷特·里爾森(Brett Rierson),中文名黃安生,剛剛接任WFP中國區代表。此前,他是世界糧食計劃署企業合作部門的高級官員。2011年8月26日是他來北京上任第一天。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前,他先提了一個問題:無論是政府、企業或者個人,讓他們決定捐助的第一個原因是什么?
“是別人請求他捐助。”他自己答道,“這是統計數據得出的結果。”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中國區代表布雷特·里爾森(Brett Rierson) (WFP/供圖/圖)
捐助的7%用于行政支出
南方周末:WFP對非洲之角的援助如何進行?實施援助時主要是通過志愿者、當地的分支機構,還是依靠當地政府?
布雷特:一般情況下,WFP只有在接到一國政府邀請時才會出現在該國開展援助工作。WFP為非洲之角災民提供食物的資金和糧食來自政府、企業以及個人的捐助。截至最近,WFP已經從超過20個捐助國募集到3.4億美元用于在非洲之角的行動,其中有約800萬美元來自企業。捐款的使用受WFP相關規定的管理,并受由聯合國成員國派出代表組成的執行局監督。WFP會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