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縣“政治家族”現象調查
在現行體制下,縣委書記和縣長常由外面調任,而長期在當地經營的本地家庭政治力量,對當地政情往往有著巨大的影響——正如中國傳統政治中的“官”和“吏”的關系。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編者按:
為撰寫博士論文,北大社會學系博士生馮軍旗從2008年初開始,在中部某縣掛職兩年,分別擔任副鄉長和縣長助理各一年。掛職期間,他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細致地從內部深入記錄了一個縣級政權的人員組成、結構、晉升方式和相互關系。
南方周末從他的研究論文《中縣干部》中摘編了“政治家族”一節內容。在這一部分中,作者完整記錄了這個縣級政權系統內部,當地家族成員的任職關系。從中可以看出,“政治家族”在當地相當普遍,占據了各部門的重要職位,令人觸目驚心。近幾年來流傳的“官二代”現象,在這里亦有非常具體的體現。家族政治對基層權力的壟斷,固化了原有的社會階層,令普通家族出身者更難憑借才干獲取政治前途。
中縣的一位主要領導對作者說:“如果我的妹妹在中縣工作,那么不用我打招呼,她的工作和提拔,都會處處受到關照,這是幾千年來的政治傳統。”
政治家族的大小,往往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權力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權力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內出的干部也就越多。
(馮飛/制圖)
近年來,縣域治理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熱點,但是焦點往往放在作為一把手的縣委書記權力過于集中這一問題上。事實上,在現行體制下,縣委書記和縣長常由外面調任,而長期在當地經營的本地家庭政治力量,對當地政情往往有著巨大的影響——正如中國傳統政治中的“官”和“吏”的關系,在實際運作中,具有深厚當地資源的“吏”,對地方政情的影響,很多時候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文中的“家族”,指的是血緣和姻緣的集合體。作者根據一個家族出“干部”的多少,把政治家族分為“大家族”和“小家族”,一個家族產生5個以上副科級干部為“大家族”,5個以下、2人以上的為“小家族”。根據作者的細致調查,在中縣之內,竟然梳理出21家政治“大家族”,140家政治“小家族”。
根據社會學的學術研究慣例,本文隱去具體縣名,以“中縣”代稱。因為作者在選取調查地點時,是以典型的中國中部農業縣作為標準。文中所提及的各鄰縣、該縣所屬地區和該縣下屬鄉鎮的名稱,也都采用化名。該縣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80萬,2009年縣財政收入2億多元,支出為8個多億。
一個縣級政權的家族譜系
按照作者的詳細統計,中縣五人以上的“大家族”主要有以下21家:
1.張家+張家
張泰康,張家的核心人物,曾任白閣公社黨委書記、中縣縣委組織部長、政協主席,汝縣縣委副書記、書記,北山地區勞動局長。其妹張梅芝,曾任中縣棉紡廠黨委副書記、副縣長、政協主席。張梅芝的丈夫王封文,曾任中縣團結鄉黨委書記、衛生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