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讀101中學
在心態上,干部子弟自然與我們不大一樣。但這種心態不是像現在“我爸是李剛”的那種特權,不是個人的炫耀,而是一種責任感,真的在為這個國家操心,為父輩打下來的江山操心。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我是1959年進入北京101中學讀初中的,那已經是周總理視察并發表有關“干部子弟不能成為八旗子弟”講話后的幾年,學校里不完全是干部子弟了,但來自干部家庭的同學依然占很大一部分,他們中很多都畢業于育英、育才小學,還有八一學校。
從上世紀50年代101中學的招生變遷可以看出:最早的一批學生主要是軍隊干部子弟,槍桿子打出的天下嘛;后來,中央各部委陸續成立了,開始招收文職干部子女,比如我當時的同學里就有一些部長和駐外大使的孩子。能感覺到,軍隊干部子弟和文職干部子弟的氣質是不太一樣的。
再后來,101中學從性質上變成普通中學了,必須參與生源競爭,招收一批成績很好的學生,這時就向社會開放了。鄰近的北大、清華和“八大院校”的知識分子子女,考進來的越來越多。于是外界一度形容101中的學生主要由高干子女和高知子女兩部分組成。
我的父親是北大教授,當時我就考入了這所學校,初中高中6年都是在這里度過的。
現在回想起來,101中學帶給我們的人生成長是很全面的。
這所學校特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