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希望所有的問題都留給G2”——專訪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
我們希望中國以理性和智慧控制發展的進程,這不僅事關中國,也關乎世界?!案`聽門”深層的問題在于現代媒體怎樣處理政治?!心帷げ既R爾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李倩 楊海泉
我們希望中國以理性和智慧控制發展的進程,這不僅事關中國,也關乎世界。
“竊聽門”深層的問題在于現代媒體怎樣處理政治。
“阿拉伯之春”部分是因為人們渴望政治變革,很大程度上也因為渴望經濟變革,因為民眾對腐敗的憤怒,對有些人長年在位卻不能給予更好的生活的憤怒。這些教訓在哪里都是有用的。
——托尼·布萊爾
“書完全是我自己手寫的,整整寫了三年。”托尼·布萊爾很滿意這本自傳,甚至可以說“感到驕傲”。他2007年卸任英國首相后開始寫這本名為《旅程——布萊爾回憶錄》的書。寫書的三年里,工黨不再是執政黨,保守黨重新上臺。而布萊爾仍然活躍在政治舞臺,為中東和平和地球環境氣候而奔走。
《旅程——布萊爾回憶錄》的出版商蘭登書屋為爭取到出版權,付給布萊爾460萬英鎊的預付款。在書出版前一個月,布萊爾宣布,把全部預付款和全部版稅,捐給英國皇家退伍軍人協會,為傷殘軍人修建一個體育中心,以紀念軍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中國的版稅收入也是捐款的一部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布萊爾在《旅程——布萊爾回憶錄》中文版的新書發布會上說。
在中文版前言里,布萊爾增加了對中國政治的看法和期望,比如“中國領導層近期對異見的態度似乎更為嚴厲?;蛟S,這樣的態度是因為即將到來的領導層換屆,同時也是為了杜絕出現‘阿拉伯之春’運動,使國家陷入動蕩”。他為中國歸納出三個挑戰:更多地還權于民的政治改革、普惠于民的經濟繁榮、和諧的社會發展。
2011年8月30日下午,布萊爾在北京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面對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布萊爾說他很樂意來中國:“我想要多看看中國,我在北京待的時間太 久了。”實際上,他幾個月前剛來過中國。在布萊爾看來,與他1989年第一次來到中國相比,這里 變化非常巨大:“不只是硬件上的發展,那些新造的道路和建筑,我們現在能進行這樣面對面地交 談,這在20年前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切都變了,變得更好了。” (南方周末記者 張英/圖)
最開始我想隨時討好所有人
布萊爾希望自傳講述既“有趣”又“嚴肅”的政治大事件,讓那些對政治沒有什么了解的人,也會覺得“好玩”。
但2010年自傳的英文版面世時,英美媒體對該書,幾乎找不到正面評價的內容。
《紐約客》認為:如今的退休官員通常在公眾興趣轉淡之前趕出回憶錄,他們更關心保密而非揭秘。
英國《衛報》的批評更加直接:當他說世界充滿了矛盾,工黨這位任期最長的首相真的是在說他自己。
南方周末:在英文版自傳序言里,你說自己寫了一本“與眾不同的自傳”,與其他領導人的自傳相比,“不同”在哪里?
布萊爾:我讀過一些政治家的自傳,常常是“這樣或那樣的一天我會晤了這些領導人討論了這些議題”,我不想把書寫成那樣。我想寫成個人化的記述,更接近讀者,能讓人們體會到當一個領導人究竟是怎么回事。當今世界,民眾希望更多地了解他們的領導人,不像過去那樣恭恭敬敬的。從領導人的視角看,這一切是什么樣子?讓讀者對此有一個了解也非常重要——我是指作為人而不是作為政客的視角。這就是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