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20110908)
教材只是標而不是本,那么本是什么?竊以為,是對教育的真正重視。當前的重視可謂口惠而實不至。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教師加薪,鄉村優先
回應“地區差異 呼吁教材自主”
2011年9月1日《南方周末》快評
以山東省為例,從2004年推行新課程改革,17個地級市各科目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比如,我校語文是魯人版、地理是人教版、歷史是岳麓版的等等。教材多樣化了,但使用何種教材,學校并無自主權。而且,各市在高考中所體現出來的差異與課改之前相比并不大。其實,教材都是在國家課程標準指導下編寫的,各版本大同小異。有同事甚至認為重回“統編獨食”也不錯,“至少我們不必再為使用硬傷多多的劣質教材而費神”!教材只是標而不是本,那么本是什么?竊以為,是對教育的真正重視。當前的重視可謂口惠而實不至。如何體現重視?首先請給鄉村教師們加薪,尤其是給班主任加薪。我們這里的國撥班主任費,從1980年代的每月15元至今未漲!
山東無棣?周榮森?縣一中教師
建議把“投票日”定為假日
回應“莫輕視一張選票的分量”
2011年9月1日《南方周末》方舟評論
雖然各地縣鄉人大代表選舉可謂我國民主選舉的一項大事,但我身邊的選民們似乎都沒真正參加過選舉,并非他們缺乏熱情、“輕視選票的力量”,而是要么投票日有事,要么就不知道投票日,要么一直在外地,不能及時參加。以我為例,經歷過的選舉,幾乎都是在投票日前一兩天才得到臨時通知,且大多安排在工作日,去投票難免影響工作。所以,何不把縣鄉人大代表投票日作為一個節假日安排,給大家一個親自到場投票的機會?
河南唐河?馬長軍?小學教師
開學地點:巴黎大學
回應“教育部動刀‘中外合作辦學’”
2011年8月25日《南方周末》時局
2011年9月7日,法國駐華大使館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合作處組織的“50名中國高中生就讀法國理科精英教育”項目已經啟動。該項目面向全國優秀高三理科學生,考生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