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缸”里的慈善
國情與國際不接軌,大款捐個款,也會惹麻煩。不過,為人民服務的途徑總是有的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孫璐
國情與國際不接軌,大款捐個款,也會惹麻煩。不過,為人民服務的途徑總是有的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所說的“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已經基本實現。需要繼續推行的,是這句話后面接著的“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有一種方式是民間慈善。不過我們的傳統慈善方式,以回饋鄉里為主。賺錢了,發達了,就在本鄉本土鋪路造橋建學校。那個搞走私的賴昌星,實事求是地講,這方面倒是很傳統。鋪路造橋建學校之外,他干脆把村里的老人都養起來了。以致執法人員進村要去搜查賴家大院時,鄉親們自發地站出來護院阻擋。相信有很多富人不愿被賴昌星比下去,只是大部分富人畢竟出身于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城市,并沒有一個空間非常明確、資源也很有限的“鄉里”可回饋。若行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