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10908)
從國外看,如果被問責官員屬于決策類或政務類官員,一旦被問責,復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中國現在官員被問責后,以“我們黨培養一個干部不容易”的理由,幾乎都能復出并換個地方官復原位。
責任編輯:陳斌
如何問責才有效?
《中國社會科學報》第218期 作者:竹立家
(原文摘編)目前,我國處于轉型期,行政問責比較多,一般表現為對“具體行政事故”的問責,如因政府安全監管不力造成的礦難、行政不當造成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等,多到以至于給公眾造成似乎問責只有這一種形式的印象。其實從世界來看,此外還有道德和政治問責,行政問責并非最重要的問責形式。
道德問責就是對個人道德素質的嚴格要求,比如,小到對家庭不忠,大到財產申報不實、多吃多占、胡亂報銷損公肥私等,都在道德追究之列。世界主要國家對高官的道德瑕疵一般采取“零容忍”。政治問責是對決策自利、公共政策失誤的追究。由于重大決策失誤貽害的是國家、部門或地區的長遠利益,因此政治問責常常采取“集體問責&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