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去關心人民的疾苦,我當什么總理!
經人民出版社授權,《南方周末》獨家刊出兩篇朱镕基講話:本文是2003年1月27日卸任時在國務院第九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的部分內容。
責任編輯:姜弘 李梁 實習生 楊海泉
本文原標題為《值得紀念的五年》。2003年1月27日,朱镕基同志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九次全體會議,這是朱镕基同志在會上講話的一部分。
我搞了五十多年的經濟工作,我能深刻體會到我國的這種“綜合征”,日子稍微剛好過一點,就搞浮夸的作風、盲目的自滿、莫名其妙的折騰、無知的決策。
我非常擔心的就是搞“城鎮化”?,F在“城鎮化”已經跟蓋房子連在一起了,用很便宜的價格把農民的地給剝奪了,讓外國人或房地產商搬進來,又不很好地安置農民,這種搞法是很危險的。
2003年1月27日,朱镕基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九次全體會議。 (人民出版社/供圖)
我們要時時刻刻關心農民,不要輕視農民
不要以為現在形勢好了,就應該去搞汽車、搞房地產、搞什么主題公園,把農民丟在一邊了。
今天的會議是本屆政府最后一次全體會議。過去的五年,是新中國發展史上一個相當特殊的階段。一是正面臨著世界經濟不景氣,亞洲金融危機對亞洲許多國家都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二是面臨國內大量困難,包括1998年的特大洪水、1999年的相當大的洪水,遭受了自然災害;又正趕上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國內市場不景氣、生產萎縮,造成1997年1000萬職工下崗失業?;貞涍@五年,能夠走過來,確實不易!沒有想到我們不但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還利用這個機遇,極大地發展了自己。雖然不能說這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因為我們過去百分之十幾的經濟增長速度都有過,但確實是歷史上經濟效益最好的時期、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時期。我們可以用一些數字來說明這個問題。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這五年的投資是過去幾十年的兩倍甚至三倍。這是一個多么大的建設規模啊,不但改變了自然和社會的面貌,也改變了人民生活的狀況。我想,這是由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高瞻遠矚,統攬全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同時,也由于國務院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指示,具體落實政策,克服了重重阻力,一抓到底,政策到位,項目到位,資金到位,各種監督到位,保證了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一,如果我們不是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確地實施和加強宏觀調控,是不可能取得今天這個成果的。黨中央決定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后,我們集中力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整個面貌就改觀了。我們并不是只集中于交通運輸建設,在水利建設方面和其他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工夫和力量,這是長遠的投資。這些都發揮了很大的效果,不但拉動了生產的發展,把原來萎縮的國內市場帶動起來,而且支持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們還實行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嚴格地控制信貸,主要是保證企業的流動資金和國債項目的配套資金,沒有造成全面的過熱。這才使我們有可能在這五年里面,發了6600億元國債,也貸出了兩三萬億元的銀行貸款,使財政收入每年都增加,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過去一年增加財政收入幾百億元,而這幾年每年增加1000億元到2000億元。中央把這些大幅度增加的財政收入,大量地轉移支付到中西部地區去,中西部地區的農村義務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才有今天這個局面。在這五年里,曾三次增加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中西部地區增加工資都是中央拿的錢。這樣有利于逐步縮小東西部地區的差別,至少使這種差別沒有急劇地加大。
第二,如果我們不是始終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堅定不移、扎扎實實地解決“三農”問題,也不可能有今天這樣好的局面。這五年,我們在農村、農業、農民問題上下了很大的工夫,特別是著眼于提高農民的收入。為了促進農村的義務教育,中央財政幫助地方給教師發工資、搞教室危房改造。為了解決農村合作基金會、城鄉信用社的問題,我們發放再貸款2000億元,主要是還給農民。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在農村搞“費改稅”,中央一年要拿出幾百億元,去年拿了250億元,今年拿了300億元,今后還會拿更多。幫助一億多農民到城市里來打工,使農民增加了一大筆收入。我們要始終牢記這一點:農業是基礎,要扎扎實實地去提高農民的收入。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